成才视野下的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30 10:28:03

成才视野下的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路径研究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教育在改革办学体制过程中应该坚持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市场机制影响下,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包括中职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教育改革过程中,立足学生成才,坚持就业为导向,符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另外,中职教育在改革办学体制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配职能以及政府的主导职能,并对行业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依靠社会上的企业来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职业教育,在教学体制改革中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并进一步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化,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才;就业导向;中职教育;教育质量;改革;办学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整体的教育体制也在全面进行,传统的政府包揽办学以及计划办学的中职教育办学体制也在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发生改变。然而,中职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革,教育体制的形成不仅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摸索和探讨,还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来进行辅助和指导。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中职教育应该坚持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改革,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让中职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一、我国中职教育在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职教育的办学体制较为落后。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深入的改革,而现有的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对较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中职教育在办学体制改革上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从根本上实现中职教育的办学多元化,根据学生学习以及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办学主体涉及的责任、权利、利益的问题没有进行很好的解决和落实。造成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办学主体的责任、权利、利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对中职教育办学主体的监管,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致使中专职业学校在办学中随意改变办学主体,办学管理不受管理控制,对学校的布局不能进行合理安排,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第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较高,但非公有制企业的办学责任、权利、利益的问题没有做到真正的落实;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随之造成行业的主管部门也发生改变,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受到管理体制的严重制约。管理体制对中职教育多元化体制改革的限制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展开分析。首先,从宏观上看,中职教育的管理机构很难与其他教育的各部门形成统筹的教育机构以及同一领导,不能很好地协调好与教育外部的关系;其次,从中观层面上看,在中职教育学校内部的管理不能做到有效统一,多头的管理方向,致使教育系统的内部管理产生混乱,教育系统的内部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平衡;最后,从微观层面上看,各级职业教育行政部门,有时代替学校对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管理,有时可能限制了学校的自主办学。

二、对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路径的探讨及分析

根据近几年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统计显示,每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一百万以上,但有一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而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很多企业在近几年却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企业很难招到实用型的高级技工。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因此,为实现中职教育的实际价值,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最优化的制度变革首先要保证制度变革所需的成本最低。教育部已经根据中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并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为中职教育的教学确定了合理正确的办学目标和改革方向。只有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才能促使职业教育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中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应该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实行“一主多元”的改革路径。“一主多元”中的“一主”是指政府为主导作用,“多元”则是指依靠社会上的企业,来发挥企业的行业带头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中职教育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来。

实现这一办学体制改革的路径,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第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主导作用,使中职教育道德管理和培训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实现对中职教育的统一管理,通过协调政府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发挥其对中职教育的支持作用;第二,要实现对各类职业教育的系统化行业管理,这是中职教育教学体制创新改革的重要一步;第三,发挥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功能,依靠企业需要和要求来举办职业教育,并制定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训规划;第四,中职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利,通过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以及对教职工的定期培训,改革教学体制,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上的企业输送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制,使中职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侯建军.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

发[J].教育与职业,2008(12).

[2]胡铁,汪正利.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论

坛,2012(4).

[3]谭继彤.就业导向下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J].时代教

育,2011(14).

[4]徐荷琴.就业导向下经济类中职语文口语教学初探[J].现代语

文,2013(3).

(江苏省响水县职业教育中心校)

上一篇:极限学习4天80小时 下一篇:运用市场营销战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