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时间:2022-06-30 09:51:07

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近年来数学教学的尝试,总结出以下经验: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②鼓励学习,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③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兴趣 教学 策略

近年来,小学生多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对数学科的兴趣不是很浓,部分学生偏科,数学成绩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兴趣是人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性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促进今后学习的重要动力。孔子强调“乐学”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J.S.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人们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那么你执着地事情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也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其学习效果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师要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近年来数学教学的尝试,总结出以下经验。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手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样事例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无处不存在,无处不用数学,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无用的片面认识,加深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给学生树立学好学数学的观念,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鼓励学习,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数学的知识也逐步加深,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更产生是畏难情绪,极少数学生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根据这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平时课堂提问题、小测试要注意把握好难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欣慰的成绩,让他们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自信心。教师只要能够尊重、爱护、体贴学生,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满足,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对知识掌握不到位,找到错误之处后,帮助他们彻底懂得为止,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前进的快乐与自信。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有利于教学,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3. 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索研究,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讲解与练习结合,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样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我们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把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快乐,让生活化的数学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新知,让数学因为生活化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而小学生思维是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于是在很多抽象思维面前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产生恐惧感。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有的想:全班人围一个圆。再让学生想:观看表演时为什么人群自然围成一个圆?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下水道盖做成圆的?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欲望。

4.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教学注意教学的直观性,适时运用教具,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教具分析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的参与学习。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中,首先出示一个礼品盒,如果在礼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呢?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都能结合生活实际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整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合作、交流、归纳,充分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用事实来证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对小学数学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点做法。让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不断积累和掌握科学的教学的策略,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影响农村初中汉语教学的因素和应重视的若干点 下一篇:在情境中互动 在互动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