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

时间:2022-06-30 07:45:54

关系型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

[摘要]如何实现合理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之一。文章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关系型贷款及其优势,最后提出完善关系型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关系型贷款融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资金匮乏、人才奇缺、资源不足等,而由于缺乏资金而造成的融资难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实质上是金融交易中的市场失效。这样,从外部融资渠道看,中小企业只能高度依赖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

二、关系型贷款及其优势

1.便利借贷双方的信息交流

在关系型贷款中,银行通过与企业长期多方位的接触,积累了大量关于借款企业“硬”“软”两方面的信息,使得银行在贷前风险衡量有依据,贷后风险监控有目的。在关系型贷款中,只有关系银行拥有企业专有信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保持信息垄断优势能够为企业保密。所以,企业乐于向关系银行提供专有信息。因此,关系型贷款可以显著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融资效率。

2.有利于增强银行的谈判能力

灵活性是关系型贷款的一个重要优势,它可以使银行利用从关系型贷款中所获得的中小企业专有信息,去设计对企业未来的贷款安排,从而增强银行自身的谈判能力。关系银行事后的谈判能力也得到加强,当关系银行在对企业的监督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时,根据合约安排,银行可以拒绝向借款人提供贷款,这将阻止借款人短视的投资行为从而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控制和约束;借贷双方紧密的关系有助于银行对抵押品的监控,还能促进银行在其他贷款条约中订立的附加条款和抵押条款更加有效的实施。

3.有助于实现贷款条件的跨期优化

当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时,它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这实际是银行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补贴。但是如果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足够长,后期关系中获取的私有信息可以为银行提供租金从而补偿早期的损失,最终使银行获利。同时,关系型贷款中披露出来的专用信息,银行能够在长期关系中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成本也能得到跨期的分担,从而能起到降低借贷成本的作用。

三、完善关系型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

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修炼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条件和素质的提高是在中小企业中推行关系型贷款制度的基础。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耍通过提供经营管理水平、熟悉金融政策、学习金融知识,运用现代金融知识、遵循诚信原则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争取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中小企业又要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因此中小企业应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科技管理一体化使其保持活力并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双方关系的长久维系创造条件。

2.银行业务创新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型借贷关系建立的基础是通过多种金融服务,使得银行掌握大量的有关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关系型借贷不仅仅是融资,还包括多种金融服务,诸如授信额度、存款、支票清算、现金管理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品种的稀少,不利于银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因而限制了银企关系的范围和强度。理财咨询、信息咨询、理财咨询等新型业务品种的开展有助于银行了解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而透支、授信额度等信贷便利,不但可以帮助银行缓解信息不对称,而且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不必每次放贷时都进行审核手续,符合中小企业贷款的特殊要求。可以认为,丰富的业务品种是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关系的基础。对此,银行应积极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尤其是一些对中小企业有很强针对性的业务,以强化银企关系。

3.政府:外生性制度供给

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以民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由于组织结构的制约,由大银行的分支机构来代替小银行的融资功能,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从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经营透明度、信息不具有“公开性”,也很难向其上级机构传递中小企业的经营信息。因此。要促进关系型贷款制度的在我国的建立与推行,必须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通过扶持现有的中小型地方金融机构,比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充分利用它们熟悉地方经济的优势,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由有实力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出资举办民营银行,利用它们与中小企业的天然关系,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关系型贷款业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关系型贷款及其优势,最后提出完善关系型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对策。在现实生活中,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随着法律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融资会越来越完善。

上一篇:财务报告的发展进程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小议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