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绘画的精神性

时间:2022-06-30 06:53:20

表现绘画的精神性

摘要: 艺术面对的是一个正在新生的世界,而从根本上讲,艺术对情感传达应是提供一个让观者输入自身信息的情感程序,而并非是把艺术家个体的感觉和感受强加于他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更新和精神的再生。尊重每一个体内心创造的渴望和能动性,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准则。

Abstract: Art is a new world. Conveying of art is to provide a feel input program for visitor, but not impose the feel of artist on visit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s the updating of material and spirit. Respecting people’s desire of creation and activity at heart is the basic standard of expressionism.

关键词: 绘画艺术;创作;情感

Key words: art of painting;creation;feel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315-02

0引言

现今的艺术面对的是一个正在新生的世界,而从根本上讲,艺术对情感传达应是提供一个让观者输入自身信息的情感程序,而并非是把艺术家个体的感觉和感受强加于他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更新和精神的再生。尊重每一个体内心创造的渴望和能动性,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基本准则。表现主义绘画是超越了前人的艺术成就而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确立了它的独立的艺术倾向,在表现艺术的创作活动中,艺术家是最具活力的创造者,他们确立了精神世界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用自身的经验和感悟去表现一个精神的世界,也是对生命本质的充分肯定和更高的精神指向和人文价值,表现主义绘画对心理领域的开拓,对各种物质材料的利用和对现实世界的反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广泛性、深刻性和不断更新的要求。

1表现绘画的精神性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基费尔作品表达了画家对德国历史和人类灾难的痛苦回忆和真诚的反思,在他笔下的风景与历史是宏伟而深重的哀歌,给人们以庄严的启示。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个体意识与更高的意义上的深化,并向生命意识即人类意识回归,这是基费尔的作品能够由历史连通未来,由民族连通人类的根本原因,是他灵魂深处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的表述。表现主义作品,是心灵情感的自我张扬与宣泄,是艺术家内心体验状态的征服,也是艺术家对内在生命的理解,是生命和情感交融的过程,是难以言表、无法确定的感觉形态。虽强调对审美创作主体内在心灵的精神观照与情感物化,通过审美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充分而强烈地表达对审美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评价与人化印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家是在创造一种非实在的形象而不是反映真实的事物。它是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消解与否定,是虚拟的想象性情境,艺术家的直觉是种心灵的感悟,是情感的思考,有了这种直觉才有表现的欲望,是绘画艺术的共性表达,又是表现艺术的特征,因为表现是一个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表现绘画是意味着情感与想象的独创性与个人化,它是一个原创的!是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

表现主义绘画是把艺术家的审美激情同化到对象上去,使对象人格化和人情化。情感化是所有艺术现象中最沉重、最内在的本质,表现艺术作品最终是审美主义情感化的产物,艺术家的情感是艺术家自身潜在的内心需求与欲望,它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客体对象而自内存在。而真正的艺术作品,其价值与魅力所在,是在与它满足了观者的深层次审美的心理需要。表现主义绘画是艺术情感化的问题,它强调了主体情感的冲动,凸显了艺术的特质与核心,我们在读德国艺术家基弗尔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力量,有一种诚实而磅礴的气势,那种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而怀有博怀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土,崇尚生命的强盛与顽强,使人们读懂了人性复苏的真正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看到西方近想主义的高扬,把人的价格、个性的自由、人的主体性问题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得到的关注,艺术强调艺术家个性的自由张所和展现,自由、创造、天才等概念成了这种潮流的主导性范畴,艺术家成艺术的主导因素。表现主义艺术批评了模仿机械的复制,更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表现艺术把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表现艺术不是从艺术作品而是从艺术家工作为逻辑起点来探讨艺术的意义,更明确的讲,就是把艺术家的情感作艺术的核心和关键性问题。艺术活动是以艺术家为主体的活动,正因为艺术家的存在以艺术家的制作活动的水准的高低,体验的真伪,自然决定了基本作品的产生和水准的高低,否则那非凡、伟大的艺术品是不会产生的。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只有超越了肉体生存的需要满足后,才能和动物区分开来,人是文化的符号、人只有与社会的统一,才会有真正的自由。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活在一个社会的关系,审美是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表现,没有这种统一是不会有自由,也不产生美。因为在这种自由里人感到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等要求是用他作为感性存在的个性,欲望、需求理想等安全一致的,他会感到他的自由只有这些要求的实现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完满的肯定。表现绘画中的自由感,表现在艺术家的感性从理性的统治和压抑中获得了自由,它超越了抑制性的理性力量,强调感性的自由性,从而与理性建立了一种新的新的和谐关系,审美情感造就了新的感性,从而创造出一种自由的境界。我们知道艺术的特点和对审美的肯定,形成无目的的复合性,这就是说它必然超脱对象,使感觉和理智达到会合与相融,这时艺术再遵守理性逻辑,而是遵循一种情感逻辑,在审美活动中被现实挤压的非自由人复归于自由的存在,得到了彻底的人性解放。艺术形式的纯化是对生命思考的一种无能为力的表现。作为中国的表现艺术还不能完全依附于西方表现主义诸流派,应该吸收这些流派优点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引进与再造。在对中国传统表现艺术进行现代转型与时代更新的基础上,将它的艺术理想与语言特征移植到表现艺术之中,不断的研究开拓最终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艺术发展到当代日趋多元与综合,而各画种与流派的界限已变得十分模糊,任何流派与这种要想孤立于其它流派与画种而封闭发展都是即不可能也无意义。这就要求表现艺术在艺术观念及艺术语言上进一步加以解体与重构,以形成新的风格与语言,并且更加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价值追求审美指向等精神内涵的流变,强化文化对批判意识与反传统的品位。

表现主义艺术由于反对艺术对自然与社会做客观真实反应与描绘,强调以内在的生命冲动和内在生命需要对客观世界做主观化的观照,表现与评价,所以对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做出了贡献。人类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出现了信仰危机与精神贫困,我们提供表现主义艺术,无疑是对这种危机的一次灵魂拯救与精神治疗,因表现艺术始终南山以高扬人的主体性为目标,对社会现实的弊端一贯持一种类锐的批判态度,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与情感的栖居地。在人类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艺术是人对精神愉悦和美好希望的追求与创造,它展现了人的灵魂的净化。表现主义艺术唤醒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与能动性,使艺术家能够充分地发挥潜意识、直觉、灵感等主体因素,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激情和审美经验大胆地自我表现,宣泄着一个真实的感受和一个真实生命的体验。

2结束语

综上所述,表现绘画的精神性是艺术家个体内心创造的渴望和能动性,呈现了对主观体验的特别观注和对艺术统治的反抗,这也是表现主义的最后归宿。

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寄于他对人与物察觉的感悟是一种灵性情感的体悟。艺术给予我们的意义正是心灵的意义,艺术家所从事的一切艺术活动所开启的世界就是心灵的世界,是心灵构造意义的活动。基本质意义的追寻要归结到人的心灵。是生命的感受性而不是客观的身体。是身体和灵魂的共同背景。表现主义绘画在造型、色彩、笔触、画面的肌理上其语言形式都是一种非平衡,非静止而充满情感动势的结构,是一个情感化的内在需要。从而产生了动心魂的艺术感召力。

上一篇:浅谈高层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防火措施与技... 下一篇: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