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06-30 02:45:35

浅析高校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参与体育社团对教职工的积极作用

一是教职工参与体育社团可以将注意力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暂时转移出来,定期通过挥洒激情和汗水来有效释放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

二是教职工在与社团中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及学科门类的同伴在运动场上和场下的轻松交流,不仅可以极大地扩大自身社交网络、丰富业余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科研创新的灵感。

三是通过积极参与社团中体育项目的对抗与比赛,不仅可以树立教职工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更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与不断胜的成功欲望。

2.高校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职工日常工作繁重,锻炼身体的意识不强。中青年教职工大多数是学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和职称晋升的关键期,日常工作繁重。再加上业余时间还需照顾家庭、老人及小孩,已无力再参与体育锻炼;同时,大多数青年教职工觉得自己身体状况还好,无须过早开始锻炼,部分中老年教职工更相信以食疗、保健品为代表的养生保健,不愿抽出时间积极参与锻炼。

二是伴随高校扩招和校区规模急速扩张带来的场地及器材供给不足,学校经费保障不到位问题。近些年,各高校学生规模均大幅增长,为满足学生基本需求而扩建的新校区一般只注重基本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因此原有的体育场馆和器材只能先保障学生教学需求,很难兼顾到教职工业余锻炼,故而经常出现老师与学生抢场地的尴尬局面。此外,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社团的支持大多体现在有限的场地保障等方面,很少直接给予经费来满足社团的日常耗材及团队建设需求,导致社团运行步履维艰。

三是高校体育社团大多缺乏专业的教练及组织人员,没有形成相应的组织及制度保障。体育活动因其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必须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来作为教练和活动组织者,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开展活动,而现实是高校大多缺乏这样的专门人才。部分社团是由学校体育教师课余时间志愿组织,没有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或者工作量认可,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让社团办得更好。此外,高校中该类社团的运行及管理大多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或依靠工会、或依靠体育院系,无法长久稳定地运行。

3.对高校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的建议

一是大力营造健康校园的浓厚氛围,积极鼓励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树立健身典型,普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和愉悦心情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教职工通过体育锻炼丰富多彩人生;同时,应相应的体育锻炼时长要求和身体健康指标指导性意见,作为教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予以督促和推广。

二是全力保障场地器材和经费预算,丰富供给吸引广大教职工投身体育社团。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运动设施及场馆器材的潜力,尽量满足教职工体育社团的活动需求,同时可考虑将教工活动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场馆器材使用效率,也能增加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与频次;另一方面学校应在工会活动经费中划拨专项费用,保障社团日常运行所需,还可以适当支持小型赛事和对外交流,增加社团影响力进而提高学校声誉。

三是高度重视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通过组织、制度保障社团良性发展。一方面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依托体育院系专业力量,把教工体育社团做好、做实,对各个社团的活动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考核,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诉求,避免出现只发通知号召,而不解决问题的推诿和敷衍现象;同时,要对社团的组织管理人员和教练通过制度,保障其额外付出的权益,可考虑采取适当的津贴或者工作量认定的办法来鼓励其把社团办好,并在学校对运行较好的社团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周毅刚.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4).

[2]张海英.加强体育锻炼促进高校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

上一篇:就业视角下学生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下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化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