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工作

时间:2022-06-30 02:30:53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工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及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介绍了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影响;环境监测工作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随之发展的还有环境保护,这是环境影响评估的铺垫,也有着较高的监督作用。这也面临了许多的机遇与挑战。环境的检测是环境评价的重点,在认知环境检测作用后实施好环境保护,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的最大作用。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1 环境现状的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部门进行评价,首先要对环境检测部门对环境的现实状况以及环境相关项目的具体实施细节进行准确而规范的预测及评价,同时制定进一步的方案。其次,当项目稳定的实施一阶段后,在对这些项目所产生的危害环境的物质基础进行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对项目继续运行对环境产生的深层次的影响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在承受的范围之内。

1.2 对环境进行预测与评估。是一项对人们活动以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相关方案的制定的研究,对指定的项目进行预测,各种污染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

1.3 跟踪评估。在项目建成后,对它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结果与预测结果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时,就要对评价的规范制度进行完善,以保证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更符合实际。这也是目前环境管理的主要方法。

2 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答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这里就说明了环境检测就是为了环境执法奠基的,也为环境保护做好了技术方面的保障。先是所有的环境监测单位对各地进行具体的环境检测,这也是做好了环境技术的监督作用,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3 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检测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环境印象、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提供的依据进行定量、定性的多重分析,所以环境检测时环境影响评价的主线,将环境影响评价的所有环节串联起来形成整个的过程。环境检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环境监测是以统计学为学科基础,是由自然与实惠科学相关的学科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是,环境监测主要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而社会发展又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材料,因此,环境检测与社会之间存在的互相作用,环境检测可以得到许多关于环境的数据,这些数据充分的说明了大气、河流、噪音等以及环境所能污染的容量等,为环境保护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环境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而环境影响评价则对环境监控和保护项目实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能形成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属于关键时期,环境监测的结果是否支持环境建设项目是由这些项目的实施效果来反应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是由环境检测的结果来证明,所以,环境检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就目前的环境答理制度上,对于环境的监测是起到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作用的,这也是监督执法的一种,他们相互揉和。其一,环境监测既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反映环境状况的信息,同时又是衡量环境监察效果的标准,环境监察依赖于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同时又是衡量环境监测数据价值的重要标志。其二,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监察行为的成败。因此,离开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将无的放矢而成为形式;环境监察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这样,环境检测就能完善自身价值。

5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 对环境进行评论的基础是了解环境

对环境评论是在了解环境清楚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当要在一个地域内建筑一个项目的时候,第一要对要建设这项项目地域环境进行解析,对要建筑的用地大气以及生态、水文以及噪声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还要考虑当项目完工建成之后,会对环境造成的变化和影响;考虑建筑地域内的环境可载能力是否足够。为了能够有效的证明这块区域能够满足建筑条件,必须拿出对现在这个地域环境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这个地域中环境品质的优秀,在大气层中受到的污染比较少,不会超过标准的污染状态,水文丰富,能够满足建成项目的需要,噪声符合功能区的标准。只有提供对环境进行监测得到的数据,才能够有力的证明这块区域环境符合建设的需要,能够施工建筑。

5.2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里体现的监督这能,监督环境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普遍的监督方式主要是环境监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能否满足区域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是否合理可行,主要取决于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环境监测结果将由环境监测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予以保证,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达标,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有没有超标,且噪声环境、水环境质量均是否满足功能区要求。项目拟建地的环境容量是否达标,项目建设是否可行,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

5.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6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随之发展的还有环境保护,这也面临了许多的机遇与挑战。环境的检测是环境评价的重点,其中的评价初始、中期、试用期、以及后期都对环境检测出来的数据来做一个支撑作用,这是环境影响评估的铺垫,也有着较高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09,(9).

[2]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传授环境监测技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2).

[3] 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12).

[4] 周涛.论环境管理启动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J].陕西环境,2008,(5).

上一篇:沉降监测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