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06-30 02:23:37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探讨

【摘 要】阐述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揭示当前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实习基地建设目标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专业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 管理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0

专业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科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近年来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一、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与指导原则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都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发展导向,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与此相对应,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目前,高校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标的复合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等都在不断尝试,各个高校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一直以来重视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工作,注重从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经过深入研究与探讨,制定了“应用性、实验性、案例性”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作为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根本要求,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对强化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技能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围绕专业与学科建设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与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校外实习基地应以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为目标,统筹规划各个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建成的实习基地进行科学管理,规范地开展相关合作活动,加强双方联系,确保实习基地的效用充分发挥。

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分为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两种形式。校内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主要以学院相关的实验室和教研室为依托进行。实验室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在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提供切实保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相关实践活动和科研竞赛活动。同时,认真探讨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培训机构或服务机构的结合与对接工作,适当引入校外资源,将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着双方自愿、互利双赢的原则,在充分考察与遴选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要求,选择与学校专业方向范围相关,有一定规模,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完成实习任务要求,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能够把大学生实习纳入其正常的工作渠道,能满足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实习基地建设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培养基地。开展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共建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定期交流,相互促进。积极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到社会工作岗位第一线,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主动邀请校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来实习基地,向学生作成功经验和科学研究等报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供需信息交流工作,做好信息反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并积极开展与实习基地的供需见面和毕业生与实习基地的双向选择活动,争取让学校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实习基地就业。

以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统计学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校内实习基地有3个,即数理仿真实验室、统计学专业实验室和研究生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有9个,分别为桂林市统计局及其辖区的各个统计局。虽然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统计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与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内实习基地投入不足。一方面,实验室的各种实习软硬件条件还比较落后,设备还不能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比较先进和规范化的专业技术训练。另一方面,实验室实习指导人才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还有待充实,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条件来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放式实践教学还没有全面展开,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是以国家事业单位统计局为主,实习基地比较单一。这些事业单位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能够全面满足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而与公司和企业这样的实习单位的联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相对来说实习基地面比较狭窄,数量较少。

三、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整合现有校内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增加软硬件条件的投入,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师资队伍,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比赛和相关专业科技活动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校企合作双赢”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规范管理和加强合作。同时,开展新的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和公司单位,争取到2012年使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达到4至6个。立足学校,结合企业聘任,形成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实习、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切实保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需要。

四、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实施

首先,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和健全实习领导班子,在组织上保证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招生情况以及专业和学科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落实完善实习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强实验实习师资队伍建设,为其继续教育和进修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根据实习基地建设的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保证建设经费的专款专用。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寻求各方面的资助,筹措资金建设好实习基地。

再次,规范管理实践教学,健全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实践教学不断线为要求,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制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习教学大纲、新的实习指导书,合理安排实习教学内容。

最后,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牢固的、互利互惠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召开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工作交流会,加深学校与校外教学基地之间的感情,探讨“产、学、研”的发展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实习基地的单位进行员工培训、员工进修或短期来校听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

五、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协作能力,必须提高对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规划与管理工作。既应充分认识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下大力气完成建设目标,又应在运作机制方面深入研究,形成运作规范,切实发挥就业实习基地的效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应建立在共建双方有合作意向、符合实习基地条件基础上,由学校负责起草,经共同协商后可由学校与实习基地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一式三份),教务处、实习基地、学校各执一份,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开展实习工作的相关问题。合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协议书的规定进行,如有变更必须经协议双方沟通决定。对协议到期的实习基地,根据双方合作意向与成效,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其次,加强沟通,完善制度,互利双赢。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及时总结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不断开发和丰富实习基地的功能,探索新的模式、方法和内容。加强学院、实习基地、教务处之间的沟通,从体制、政策等方面建立支撑。完善专业实习基地的相关制度建设与研究,实现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的互利双赢。为促进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应定期组织学生和老师到实习基地考察调研,举办交流会。

最后,选派优秀教师或实验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内容和具体工作任务。实习工作结束后,各个实习基地成员应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总结实习工作成绩,并对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把评价意见汇集上报教务处并反馈给实习基地。通过总结实习工作成绩,找出差距,以便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9(2)

[2]张安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

[3]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2009(6)

[4]杨洲.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

[5]张雅君,张学文.实践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4)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资助项目(桂教高教2008B078);桂林理工大学教改工程立项项目(2009B08)

【作者简介】黄海午(1982- ),男,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概率统计和极限理论。

(责编 吴 筱)

上一篇: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查与... 下一篇: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