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主动脉夹层的超声检查体会

时间:2022-06-30 01:54:56

两例主动脉夹层的超声检查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96-01

夹层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危重心血管病,发病急骤,病死率高,男性发病较多,为女性的3-5倍,发病年龄40-70岁之间。约60%于早期死亡。(1)本文报告工作中两例年龄小于40岁的病例,起病急、重,容易漏诊。

1例女性患者,33岁,产后半年,突发左侧腹剧痛20分钟就诊,痛苦面容,血压90/60mm/Hg,余无异常发现。急诊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妇科未见异常。腹主动脉起始段(近膈肌处)纵切时扩张明显,内径约4.0cm,平脐及以下内径约2.5cm,内壁无明显毛糙.增厚,无明显粥样硬化斑,腔内可见细条带状强回声,将管腔分为大小两条管状结构,向下延续至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横切时见强回声条带两端连于腹主动脉两侧壁,将腹主动脉腔分成两个大小不等的腔,心脏搏动时两腔内回声变化不一致,细条带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明显。(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腹主动脉内两条彩色血流带,稍大腔内血流暗淡,频谱不规则,表现为收缩期小峰,流速低,考虑为假腔。管腔稍小血流单一而且色彩较明亮的考虑为真腔,频谱表现为收缩期流速减低,舒张早期的反向小峰消失。

超声诊断:1.腹主动脉夹层瘤,2. 肝.胆.胰.脾.双肾.妇科未见明显异常。

2例男性患者,35岁,胸痛,腹胀3天,加重一天,就诊时血压100/80mm/Hg, 急诊超声检查,,肝回声稍密集,胆囊壁稍毛糙,腹盆腔大量积液,腹主动脉起始段增宽3.0cm,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超声诊断:腹盆腔大量积液,腹主动脉起始段增宽,胸主动脉夹层可能;胸片提示:主动脉夹层瘤。该病人转上级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中膜的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因各种原因如高血压、马凡综合征、心脏、主动脉手术、外伤及炎症受到损害或有发育缺陷时,其连同内膜可被撕裂,血流通过撕裂口将内膜和中膜分离,并形成真假两个通道。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峡部是内膜撕裂口的常见部位。动脉内膜分离沿主动脉壁近侧或远侧扩展,或阻塞主动脉分支,引起后者供血器官的功能不全,包括脑缺血、肾衰和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动脉内膜撕裂有时也可累及动脉外侧,导致心包填塞、血性胸水或主动脉周围血肿。DeBakey于1965年将本病分为三型:1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近端,伸展到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2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3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峡部,伸展至腹主动脉,甚至髂动脉分叉水平。 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剧烈胸痛和(或)腹痛、血压下降和休克。(2)

1.超声检查方便快捷,主动脉夹层声像图较典型:增宽的主动脉腔内能探及撕裂的内膜光带、其回声纤细、而且随血流颤动,该内膜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撕裂的内膜上可见真、假腔相交通的入口,假腔内有时可见血栓形成(3)。本文两病急诊就医,临床医生急诊超声要求查肝.胆.胰.脾.双肾.,年龄均小于40岁,胸主动脉不易查,极易误诊,所以检查过程中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出鉴别诊断是关键。

2.第1例患者由于发病时间短,诊断及时,得到治愈,第2例患者由于发病时间相对长,受累部位多,引起主动脉分支供血器官的缺血致功能衰竭致死,此两病例按DeBakey分型可视为第3型,两病例假腔内均未见有明显血栓形成,可能与发病时间急、重有关,发病年龄与文献报道偏小。

4.超声能及时做出主动脉夹层诊断尤为重要。主动脉夹层发生于腹主动脉的很少见,大多数是胸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向下延伸所致(4),两病例经MRI和CT确诊为胸、腹主动脉夹层,无单纯的腹主动脉夹层,与文献报道一致。目前,超声心动图现已成为本病影像学诊断学的首选而有效的无创性技术,MRI和CT具有很好的确诊作用,并能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保守治疗后的随诊观察(5)。主动脉夹层的超声二维图像较典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诊断,此病进展快,死亡率高,本病近年来由于高血压患者增多,发病有所增加及年轻化,超声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仔细排查,因此,对突发的撕裂或刀割样的胸腹部剧痛,要考虑到该病的存在可能,尽可能第一时间内提示本病的存在,检查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使病人能及时转诊就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视病人当时的情况再观察,以期能获取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邵孝珙主编《急症医学》2006年1月第1版。P155。

[2] [3][5]冯敢生主编《医学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1版。P128-129。

[4]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1998年4月第3版。P1295。

上一篇:酸枣仁汤协同硝西泮治疗失眠的观察 下一篇:大承气汤加味救治急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