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防水工程渗漏问题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30 12:29:56

浅析地下防水工程渗漏问题及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地下防水工程渗漏问题进行了探讨,渗漏的主要部位及原因。地下防水设计目前分为四个等级标准 。 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复合防水层材料选择不当 ,后浇带部位容易渗漏 ,最后渗漏易发点是地下防水工程穿墙套管(盒)埋没件、预通道接头、孔口等处理没认真精心施工所致 。

关键词:地下防水工程;渗漏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目前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情况比较普遍,地下室车库、地下室设备间、地下室人防工程往往因漏水不能正常利用,因此业主就要年年修理年年漏,钱花了不少,有的丧失了修理好的信心,不修了也不用了。由于地下室常年积水,久而久之变成了污水池,夏季时节成了蚊蝇繁生的场所,臭气冲天,影响楼内的环境卫生,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问题是严重的。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创新,地下防水渗漏情况大有改善,且堵漏材料及施工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状况大有好转,但是渗漏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渗漏的主要部位及原因是什么呢?地下防水设计目前分为四个等级标准。一般工业民用建筑防水采用二级。明挖法施工,主体采用防水混凝土与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复合应用效果尚好。但由于材料选择,施工程序或施工方法不当渗漏问题依然存在。

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时有渗漏。主要是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选择的混凝土微膨胀剂不合标准,掺入时搅拌木均匀,计量不准确,如同未加;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按规程施工形成了人为的施工缝。例如分层浇筑底板或墙体混凝土时,每层浇筑时间间隔时间过长,超过了先浇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后浇层混凝土浇筑后形成了人为的施工缝;再说剪力墙部位局部设计有暗梁,钢筋过密浇筑混凝土受阻,不能形成较大的孔洞;商品混凝土质量本身达不到要求,水灰比或坍落度控制不严或离浙形成石子过于集中等等,有时由于商品混凝土运输距离过远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严重,满足不了施工要求而随意加水,改变了原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渗性能影响极大,将会给工程造成渗漏隐患;防水混凝土施工现场由于浇筑前基坑受大气降水,地面积水的流入及施工用水的积存,都将影响防水混凝土拌含物的配合比,增大坍落坡度,延长凝结硬化时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度度、抗渗性和抗压强度;箱型基础四周外墙墙体根部和底板混凝土接槎处的施工缝虽然采取了中埋式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等止水措施,但还是渗漏的关键部位,其主要原因是高出底板表面30 cm的先浇的接槎混凝土难以搌捣密实;箱型基础外墙墙体浇筑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施工方案时其水平沿浇筑分层形成水平施工缝是渗漏的又一关键点;箱型基础四周外墙墙体下部靠近基础底板1.0―1.5 m左右手高度处易产生垂直裂缝,其间距5―6 m左右,形状为上大下小。大致原因是底板厚大的钢筋混凝土刚度很大,一般混凝土已终凝,收缩基本结束,后浇的墙体混凝土在凝固收缩过程中,由于受到底板已凝固的混凝土的约束力的作用, 所以使墙体底部混凝土受拉产生了收缩裂缝,裂缝间距7―8m左右,高度逐渐由底部往上延伸,其裂缝特征为下宽上窄。例如丹东市的“鸭绿江大厦”地下室,沈阳浑南“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办公楼地下室均发生了类似情况。其次是由于墙体拆模一般较早,不便及时养生,失水过陕也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再就是复合防水层材料选择不当,第一道设防是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属刚性防水,随结构裂缝而失去防水作用,第二道防水层宜选择具有弹性的柔性的能伸缩材料如橡胶改性沥青,聚氨酯等材料;但不慎选择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刚性材料防水,随混凝土基层裂缝而开裂失去了复含双保险的作用,必然易发生渗漏。┃后浇带部位容易渗漏,其原因除有设计垢因外,主要足后浇带双侧为两道施工缝处理不当。

最后渗漏易发点是地下防水工程穿墙套管(盒)埋没件、预通道接头、孔口等处理没认真精心施工所致此不赘述。

解决办法主要是把好三关:(一)是把住防水混凝土防水及强度等级显不出现裂缝,振捣密实、不出孔洞;(二)解决好外墙防水,(复合防水层)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关;(三)细部处理,精心施工不出问题。┃

防水混凝土一定要按设计要求,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把好材料关,抗渗等级一般不小于P6抗渗压力试配时比设计要求高一个等级,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水泥用量按规定不就小于260 kg/ m3;胶凝材料的总用量按规定不应小于320 kg/ m3;水胶比控制在不大于0.5;砂率宜为35%―40%,泵送可增至45%;灰砂比宜为1:1.5―1:1.2;防水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 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 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 mm。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 h。

严格控制预拌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得任意加以调整,可适当的加入减水剂调整坍落度。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十分重要,施工过程应保证基坑处于无水状态,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落度。

浇筑底板或墙体混凝土时,由于量大面宽,若采取分层浇筑施工方法时一般设备受限制不能满足第一个分层初凝前浇完第二个分层的混凝土,结果会形成人为的分层施工缝形成渗漏。采取如图示的斜面分层浇筑法(或称赶浆法)施工,经验证明会这到满意的效果的,但要求模板设计牢固可靠。

墙体暗梁处钢筋过密的防止混凝土浇筑受阻采用控制混凝土用石子粒径0.5~1.0 mm,控制砂率和水胶比的办法,浇筑时从侧面浇入的方法施工,振捣棒彩用高频细棒振捣。

底板与墙体接槎处施工缝是渗漏的薄弱环节,宜选择中埋式钢板止水带,接缝处应高出底板顶300 mm,模板支撑牢固,振捣密实是要害,防止漏搌,欠振和超振。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水泥净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 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有条件时或预埋注浆管。

箱型基础外墙垂直裂缝是个值得研究的科研项目,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治理的问题,若外墙复合防水层是采用的渗透结晶等刚性防水水层,它将随着墙体混凝土基层裂缝将失去防水作用,导致墙体渗漏水。例如丹东市的“鸭绿江大厦”,沈阳浑南新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楼地下室外墙,复含防水层选用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均因墙产生了垂直裂缝,渗透结晶随之开裂而失去防水功能,造成渗漏,若选择柔性防水材料,如改性沥青卷材或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做复含防水层,它具有弹塑性能,不会随墙体开裂造成墙体漏水,它既防水又防腐,能防止外部压力水渗入到结构内部引起锈蚀钢筋等。

防止混凝土外墙浇筑后产生收缩裂缝的方法一般是掺入 “UEA”混凝土微膨胀剂,补偿收缝,再就是加强浇水养生。避免早期失水,减少收缩裂缝,从结构设计上多采用小直径钢筋,增加钢筋网眼密度,合理设置后浇带间距,施工方法上尽量减少底板混凝土和墙体混凝土的浇筑的时间隔,以减少对墙体混凝土收缩拉应力。

防水混凝土养生时间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尤为重要,这里再强调一下,混凝土早期脱水或养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水分和湿度,则抗渗性能将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其影响远比强度敏感。因此,当混凝土进终凝之后,应立即开始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外露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后浇带混凝土必须充分养护六周及其以上,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使混凝土接缝严密。

后浇带在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防止降水泵停泵进水,有必要时进行超前止水,这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可局部加厚,并适当配筋。

其他构造缅部如穿墙管(盒)、埋设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孔口等均属防水的薄弱环节,必须认真细致、严格按设计图纸或标准图集设计要求施工,防止渗漏隐患是不难做到的。

上一篇:深基坑联合支护结构在郑州市某工程中的设计与... 下一篇:关于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