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中职数学教学之困局

时间:2022-06-30 12:20:30

如何破解中职数学教学之困局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差,中职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基础”的问题。尤其是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学科,更是令许多老师和学生头痛。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极其低下。如何破解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困局,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 数学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86-02

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实用型初、中级人才。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和学生由于认识的偏差,导致“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基础”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数学科,更是令许多老师和学生头痛。由于大多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中职数学教学步履蹒跚,困难重重。如何破解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困局,已成为中职数学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缺乏信心

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他们选择职教,多是出于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就读。通过对学生的摸底发现,许多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对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性质记不清楚,并且连最基本的运算方法都不会。据调查统计,近一半的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写不正确,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和数的乘方等基本运算也都掌握不够。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学习的信心严重缺乏。根据调查统计,一个班级通常仅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更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

2.师生认识偏差,动力不足

由于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对数学课重视不够,学习只是随便应付。课堂上,经常有学生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课后作业也常是互相抄袭,马虎了事,至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更是很少见。老师没有教学压力,许多学校对老师的教学评估和考核制度不完善,致使许多老师对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认真对待,有的老师甚至对自己的课堂,缺乏有效管理,教学随意性较大,加上学生基础差,信心不足,兴趣不浓,很多教师教学动力不足,得过且过。

3.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效率低下

受考核制度和认识偏差的影响,许多老师缺乏积极进取精神,不会自觉自愿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观念相当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老师上课只管自己讲,无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学得怎样、有没有学会、知识有没有掌握、技能有没有提高,老师心中无数,手拿教材,从头讲到尾,最后布置几道题就算了事。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喜欢吗?这样的教学能提高效率和质量吗?

二 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1.重视补弱,夯实双基

数学是中职学生感到最头疼的科目之一。由于他们的底子薄、基础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补弱,力求夯实双基,不要贪多求快,应循序渐进,采用“低起点,慢开头”的教学策略,有必要还需瞻前顾后,补上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口,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可让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代数知识作出函数的图像,然后根据函数图像值与值之间的变化关系,让学生在发现和探寻规律中理解函数的增减性。又如教学“三角函数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时,可首先补充三角函数的概念、表达式及其性质,然后再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计算和推导,让学生在知识生成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公式,这样,学生在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了。

2.兴趣导向,重视实用

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理解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介绍一些数学趣事和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时,可介绍高斯的计算:1+2+3+……+100=5050及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发明人锡塔的故事;在讲不等式时,可引述“严冬松柏树,斑鸠夜来住。每树卧三只,五只无去处。每树卧五只,空了一棵树。问鸠、树各多少?”的趣味例子等。同时也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实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数列”知识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购买商品房时,向银行按揭贷款,每月还银行的钱如何计算?还清贷款时被银行多拿了多少钱?学习“组合和概率”的知识后,可要求学生计算一下,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各个奖项的中奖概率。实践证明,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作业十分感兴趣,他们常常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学生之间还会经常进行探讨,这对学好数学很有帮助。

3.改进方法,优化教学

要提高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老师要把课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也不能自话自说,唱独角戏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学习感受和学习习惯,多与学生开展互动,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以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规格对待所有学生,应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差别化教学,保证所有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其次,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光、图的综合运用,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时,老师就可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各种变化,让学生在感受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中,

发现其变化规律,掌握其作图要领。又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实际模型、模具及具体的实物等,进行直观教学,启发学生去发现空间图形中的点、线、面、体间的几何关系,从而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

4.科学设计,注重整体

在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对课堂设计的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调整的能力,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解读和处理,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等。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要求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和过程,为新知做好铺垫;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回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和方法,大多学生都会通过先求方程的判别式=b2-4ac的值,分析当>0时,求出方程的两根x1,x2(x10(a>0),然后,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得负的原则,就可将原不等式转化为x-x10这样就可以解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它不但引导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还为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作了思路导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要破解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局,首先老师一定要正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思考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真正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蔡亲鹏、陈建花.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方案探究 下一篇:机械课程教学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