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的设置

时间:2022-06-30 12:01:43

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的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瑜伽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希望通过瑜伽练习,达到身心平和、协调发展。瑜伽作为当今健身的新型项目,瑜伽健身市场的火爆,正规培训授课教师缺乏,使其发展受到影响。为适应社会体育市场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体育专业将瑜伽课程列入体育院系培养方案中,以选修课性质供学生学习为主,并不是必修课,教学学时少,场地缺乏,教师授课难直接影响到瑜伽人才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瑜伽课程的发展。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本研究试图对瑜伽进入高校课程的设置问题,从理论上提出课程设置构想,并通过教学实验证构想的可行性。

关键词 瑜伽 课程设置

一、前言

瑜伽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运动项目,已走向世界,被全世界的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瑜伽作为当今一项新兴的健身运动项目,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正规机构较少,由于受到师资的影响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少,针对这种情况,瑜伽在高校的前景也是很可观的,一方面,瑜伽的开展与普及已经成为学生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在高校体育专业中开设瑜伽课程,有助于高校体育专业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就业。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对所得的调查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再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瑜伽的起源

瑜伽的思想和实践起源于古代印度,至今己有5000多年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心压力加大,亚健康人群成上升趋势。瑜伽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希望通过瑜伽练习,达到身心平和、减负、减压、调理身心、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瑜伽早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惠兰瑜伽”(瑜伽之母),瑜伽才逐渐传入中国并被中国接受。21世纪的今天,瑜伽已经成为中国的时尚运动,特别受女性追捧。

(二)瑜伽的内涵

美国瑜伽协会编著的《瑜伽哲学》认为,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联系”之意,即人类本能从较低部分到较高部分的结合,这也意味着人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并从痛苦中获得解脱。尽管众多学者对瑜伽认识有所不同,但趋向统一的观点认为,瑜伽是将“自我”与“超我”连通,以改造人的灵魂,增进身心健康的养生运动,其本质是连通“自我”与“超我”增进健康。

(三)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的价值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明确瑜伽教学的目的是顺利开展并实施瑜伽课程的重要前提。通过瑜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瑜伽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和实际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现代大学身在身体、心理与精神素质方面的培养,进行体系的教学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观为指导,进行瑜伽体育的设计,进行大学生瑜伽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满足高校学生的需要,有助于达到和谐健康的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硬件设施资源来解决高校瑜伽课程发展的难题。调整与整合、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科学规划教学方法,利用新型的瑜伽体育带动高校体育综合发展,对休闲体育的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填充瑜伽理论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本着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江西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及内容为瑜伽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指导的意义。

(四)江西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设置

1.瑜伽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需在充分考虑瑜伽课程设置价值的前提下,遵循瑜伽课程设置原则与要求,适应高等教育和体育专业学生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实际需要。通过查阅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训练学、科研方法等书籍和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根据上述教学内容设置的要求,以及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具体特点和瑜伽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并通过专家访谈和专家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者认为瑜伽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应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瑜伽概述、瑜伽的健身原则与方法、瑜伽练习计划和课程的编订、瑜伽音乐、瑜伽欣赏、瑜伽的教学、训练原则与组织教法;实践部分包括法、瑜伽呼吸法、瑜伽冥想法、双人瑜伽、椅子上的姿势等。

2.瑜伽课程目标的设置

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的基础,是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也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依据。课程目标在整个课程活动中起到核心指导作用。瑜伽课程目标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科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等因素。在进行具体课程目标设置时,须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瑜伽课程的价值、高等教育的特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目标设置的具体目标为:(1)使学生初步掌握瑜伽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和健身房的瑜伽教学工作,指导瑜伽健身锻炼。(2)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改善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平衡性;促进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3)帮助学生排除负面或悲观的想法、驱散忧虑,使学生达到一种身心平衡的状态。(4)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瑜伽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瑜伽课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瑜伽知识、动作,发展与之有关的各种能力等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措施和方法。瑜伽课的教学方法一般可以归纳为3类:直观法、语言法和自主学习法。

4.瑜伽课程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瑜伽课程教学中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评价方面需考虑以下几方面:(1)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掌握的程度,又要有所体现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在评价中占一定比例;(3)重视评价方式的创新,理论考核应做到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实践考核应做到规定考核内容与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同时要求教师着眼于学习个体的动态发展的全程,既避免对课程学习者绩效的简单回溯,也要避免用静态的眼光去评价课程学习者的阶段性质量或结果。(4)要结合本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内容科学的百分比,使考核结果更趋合理。

四、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要加大对瑜伽的宣传教育,使更多学生了解并掌握瑜伽。

(二)明确高校瑜伽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加大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瑜伽课程设置的改革。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

(五)加大瑜伽场馆的投资于建设,创建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

(六)建设校级课程形成特色课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石新.瑜伽概况及在中国的传播[J].长寿.2005(4):8.

[2] 尹钰林.瑜伽大全[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43).

[3] 胡蓉.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可行性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8.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中学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