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凌河社区健身路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3-02 05:07:35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社区健身路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社区健身路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锦州市凌河社区民群众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普及还不够高,在锻炼项目、场地器材、形式和时段上有着明显的特征性,为了吸引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必须更多的建立社区配套体育锻炼场所,器材、项目。开放更多的大众体育场所,并加强锻炼时的体育专业指导人员。从而为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社区群众的日常体育健身路径情况提供理论信息,为更好地开展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社区 健身路径 设置 使用

一、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体育健身路径的开展现状

(一)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参加“健身路径”的时间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各年龄参加体育“健身路径”的时间情况调查统计来看,选择傍晚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45%,选择清晨和不定时锻炼的人数分别有11人,占总人数的28%、27%。40至50岁之间的居民锻炼时间多数集中在清晨和傍晚,分别有20和18人(占50%、45%),其余5%的居民选择不定时锻炼。50岁以上的居民,大部分选择会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有23人,占总人数的51%,选择傍晚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为20人,占总人数44%,而选择不定时锻炼的居民为0可以看出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是很有规律的。“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锻炼效果上来看,早上、傍晚最佳;从锻炼习惯上来看,早上、傍晚大多数人容易接受;受工作时间限制;健身设施周围没有照明,不适合晚上锻炼”[1]。

(二)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参加“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参与目的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健身中,有大部分群众是为了强身健体,其次部分居民是为了防止疾病。还有部分40至50岁及50岁以上的居民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社交目的;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其他原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哪个年龄阶层,大多数人(尤其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路径锻炼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健身路径这个平台使自己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从而达到不得病或少得病,并通过锻炼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社交沟通的目的,这也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包括参加健身路径锻炼活动就是为了达到锻炼身体,和谐生活环境的目的相符合”[2]。

(三)“健身路径”中最常使用及效果最佳的器械

根据调查数据,运动强度及危险性较小的器材(如:太空漫步机、骑马机、转盘等)深受孩子和老人的喜爱,使用人数使用率占据多数,显然这几种器材也是他们认为效果最好的器材,而相对于20-40岁的年轻人而言(尤其是男性),则是比较钟爱运动强度大,有挑战性的器材(特别是能锻炼臂力和蹬力的),可以锻炼身体机能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使身体塑形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健身路径”时,应该根据各小区的具体情况(如:资金、场地、居民、年龄段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健身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器械的利用率,使在有限的空间内,体育健身器材能更好的服务于锻炼群众,并且使社区居民的锻炼目的得到满足。

二、锦州市凌河社区居民“健身路径”开展中所存在的主次问题分析

(一)居民认为“健身路径”设施存在的不足

“建设路径”设置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占46%)、布局不合理(占32%)、缺乏安全性(占21%)。这是由于社区体育组织存在着经费缺乏、场地拥挤、缺乏统一管理等原因造成的。

(二)“健身路径”使用损坏原因

“健身路径”使用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25%的居民认为是器械质量不高造成的,而30%的居民反映是锻炼者使用不当造成的。认为人为破坏的高达35%,另外9%的居民选择综合因素。因此,为了延长健身器械的使用寿命,除了提高器材自身的质量外,还应提高居民自觉保护器材的意识及加强日常维护,还需管理部门不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三)“健身路径”的指导还十分缺乏

分析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希望有健身辅导员为自己健身服务,部分群众害怕增加经济负担;部分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还比较浅薄;还有一部分居民认为作用不大。还有就是居民体育消费观念薄弱,同时,全民健身的宣传不够深入。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锦州市凌河社区在开展“健身路径”中设置存在不足,器材损坏严重,老旧破损,存在安全性,并且人为破坏严重,政府管理部门缺乏重视,对日常维护工作不及时,是导致器材损坏的根本原因。

2.社区健身路径器材太过花哨,没有针对性,满足不了个别人群的健身需求,得不到使用,没有实际意义,即浪费了器材,经费,也占用了有限的场地。

3.社区对体育健身路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专业指导人员进行有效辅导,导致居民科学健身意识比较浅薄或使用器材不当造成损坏或发生不安全事件。

(二)建议

1.“健身路径”损坏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和人为破坏造成的,应从管理部门做起,督促居民自觉提高保护器材意识。社区管理部门应重视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有效的维护社区健身器材。

2.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根据社区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需求不同设置相应的“健身路径”,以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冯德学.陕南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5):79.

[2] 雷哲,吴斌.我国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分析[J].体育文刊.2010(07):145-147.

[3] 吴树彬.澳门体育社区发展模式[J].体育学刊.2002(6):99.

上一篇:郑金艳:丁香“花舍”,成就梦想勋章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