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对阅读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06-29 09:47:59

浅析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对阅读文化的影响

[摘要]建设良好的阅读文化是高校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网络与设备,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并建立巨大规模的网络数据Z-,为阅读文化建设提供高速、快捷、方便的网上信息服务与强大支持。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阅读文化;知识阅读服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57-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2年提出建设阅读社会的目标,1995年起又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其目的在于唤起世人关注阅读以及出版事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同时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1997年,等9部委共同发出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号召,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型社会,从2000年起在全国开始举办全民读书月活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倡导推广阅读文化,这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一项内容。信息时代的阅读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的文化成长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力建设发展阅读文化,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改善读者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读者综合文化素质的目的。

一、数字化图书馆的内涵特征

所谓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意义在于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检索、分析和处理。能够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数字化处理、存储、传输。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是存储数字化、操作微机化、传递信息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因此,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集图书馆、情报、计算机、软件、系统、网络、图像、教育、出版、法律等众多专业学科和行业研究于一体的技术应用新领域。数字化图书馆方案以全新的结构,将纸面信息转化为数字多媒体形式,通过网络安全地发送给用户,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高速有效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的信息体现出最高的价值。

二、数字化图书馆知识阅读服务系统建设

(一)知识采集系统。知识采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整理、文献信息到知识之间的转换功能。知识采集系统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印刷本知识采集系统和数字知识采集系统。印刷本知识采集系统应用于完成印刷本载体上的知识采集工作。数字知识采集系统完成电子资源的知识采集工作。针对不同价值和形态的资源,可采取不同的采集手段。对于资源相当丰富、采集价值较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采集系统可以将其完全下载到本地且保持原站点的结构,然后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资源转换为知识,通过智能标引,分解成知识元,为进入系统知识库做好准备。

(二)知识处理系统。知识处理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知识化的处理,内容包括文种代码的识别和转换、资源格式的转换、资源分词标引、智能词表、知识过滤、知识标引、文摘生成、文档分类聚类处理,并对已经作过加工过滤的知识与知识库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智能地分类与匹配,然后把符合进入知识库条件的知识按特定要求存储,使知识库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

(三)知识库存储系统。知识库存储系统包括:硬件系统设计、软件设计(管理系统)和检索系统等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库的作用,应该把知识库建立在设置了磁盘阵列(RAD)的海量存储设备中,以保障系统快速、高效、正确地存取。知识库管理系统不仅要从硬件的字节级进行,还应从软件设计方面着手考虑,应使之具有自动纠错、自动、自动索引和高效能开发控制等功能,以减少知识库的不一致性,最大限度保证知识的准确性。检索系统必须采用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比如TRIP全文检索、LotusNotes文本数据系统、MS-SOL数据库系统)作为底层的存储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与知识库任务相关的二次开发,从而达到知识服务系统的要求。

(四)知识服务系统。智能知识服务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对用户阅读产生问题的分析,利用方便有效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知识服务系统以友好的界面,完善的智能知识过滤、知识化挖掘和推理等技术,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用户提供联机的知识服务。

(五)知识服务反馈系统。知识服务反馈系统基于用户对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及用户获取服务的模式等信息,对知识处理系统的算法进行动态的调整使之更为适应用户的知识需求。根据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意见反馈,对当前知识加工处理进行改进,以寻求适应广大用户新的需求的技术。

(六)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服务系统中管理员所接触到的系统,管理员利用该系统对全部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整。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管理的需要,并且尽可能实现对各子系统管理功能的方便实用。

三、数字化图书馆对阅读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一)打破传统,创新阅读方式。当前,围绕阅读文化建设工作,高校图书馆设计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但大体上还是一些经典项目,例如征文大赛、名家讲坛、座谈会、主题展览等。在传承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趋势:有关数字资源利用、数据库的使用等有关数字资源的培训讲座逐渐增多,并成为一种主流活动。大学生探求新技术、新知识的求知欲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服务是相统一的。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和不断发展,高校师生所必需的各类阅读资源可以借助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平台更好地传播。

(二)信息增加,满足阅读需求。通过不断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增加新型信息化资源的采购,积极整合网络资源并提供有效的导航功能,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载体形式更为多样的阅读资源,让习惯各种阅读方式的读者都有书可读、有资源可用。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可以不断扩展和延伸,并与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实施共享、交互、对接,使图书馆的阅读资源信息容量不断增加。数字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网上读书资源,加强网络图书馆、电子书库等项目建设,不断更新阅读信息,充实阅读内容,满足广大在校师生的阅读需求。

(三)积极引导,发展阅读文化。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丰富的文献资源数字化,辅以友好界面,方便浏览、检索、复制,全天候、全开放性地供读者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不受时空的限制,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把读书变成24小时不间断的活动。另一方面,我国当今许多青少年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网络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建设好数字化图书馆,并充分发挥其阅读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会培养更多的高校学生读者。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在数字化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使阅读不受地点和时间等条件限制,拓展了自由阅读空间。

四、数字化图书馆如何对阅读提供有效帮助

(一)做好服务设施建设。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网络化服务技术难度加大,做好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是提供更好服务的前提和保障。首先,做好新一代图书馆软件系统建设。对于数字化图书馆集成化管理系统而言,着眼点已经不是单纯对书刊文献的“管理”,而是能为阅读提供怎样的内容和实现怎样的服务。因此,数字化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必须是建立在最新技术基础上的兼具中外文字处理功能的、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

(二)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大量的多媒体技术要求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具有高速的交换和传输速度,因此网络布线和服务税交换机配置选择上要优先考虑高速和大容量的设备并注意设备的模块化。骨干线路应为千兆光纤,中央交换机应以模块化高速千兆交换机为主。服务器及操作系统应选择技术成熟的产品,且要引进大容量高速设备满足数据存储空间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三)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信息服务。数字化图书馆设立专门机构可以针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与研究,并界定服务目标,以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导向,利用网上资源和管藏特色信息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信息产品。伴随数字化图书馆发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也应运而生,如代查、代翻译、代检索、代复制、代办手续、联机检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课题跟踪服务、学科馆员咨询服务、新书推荐服务等等。其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被动的等待式服务为主动的推送式服务已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阅读工作的崭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嘉慧,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R009(2):6-8

[2]张芮,拯救阅读――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2-34

[3]吴会霞,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51

上一篇: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分析 下一篇: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