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29 09:36:22

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证研究

摘要:街舞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中小学当中开展,深受青少年的喜欢。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法,挑选了中职学校的44名学生作为样本,对中职学生练习街舞与身体素质提高的相关性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验研究,为街舞练习有利于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街舞;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实证研究

一、前言

街舞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激烈竞争而又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我国青少年当中普遍流行,在各类中小学也有普及开展,学生练习兴趣高,参与性强。街舞在我国开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得到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职学生练习街舞与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也为其他类型学校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挑选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高二年级第二课堂街舞兴趣小组男生22人组成实验组,在高二级随机抽取男生22人组成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google搜索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期刊数据库搜索查阅有关街舞方面的文献资料,结果发现许多与街舞相关的书籍和研究,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街舞对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因此,笔者开始思考在职业中学开展街舞练习是否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2. 实验法。

对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进行实验前测与后测,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括:1000米跑、1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

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表1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1000米 、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实验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起始水平相当,按照实验研究法的有关原理,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二)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表2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在1000米、100米、引体向上、立位体前屈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这只能说明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个别项目存在差异并不能说明学生的身体素在显著提高。这也许是学生正处于力量发展的年龄阶段所造成的。

(三)实验组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成绩指标差异分析。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四)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指标差异分析。

表4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在1000米 、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较大,证明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1000米、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进步明显,说明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四个月的街舞训练,P<0.01,耐力、速度、弹跳、力量、灵敏、柔韧有明显提高。耐力、弹跳、力量、柔韧是街舞训练的主要内容,它是学习和掌握街舞专项技战术的必要条件,中职学生一般街舞专项技术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有益于动作技能转移。通过实验前后对比,通过街舞练习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

(二)建议。

练习街舞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街舞练习内容,要选择适合中职学生承受一般街舞训练的基础,并且要严格按体育锻炼的要求来进行练习。

学生初步学习街舞时,切不可一下子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做好热身活动,将身体的各个关节、韧带、尤其是膝、踝关节要充分活动开,以免练习街舞时损伤;其次进入一定强度的练习,该阶段练习时间尽可能在30分钟以上;最后采用各种强度的伸拉练习等,另外,练习完了要注意使身体放松。严格按这四个步骤进行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由于街舞练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必须严格对学生的练习强度进行控制,练习强度可用“靶心率”控制,靶心率的计算公式:[(220-年龄)-静态心率]*(60%—85%)+静态心率,由上公式可算出学生练习街舞时的心率强度约为[(220-17)-75]*(60%—85%)+75,即152-184(次/分钟)较为适宜。

(作者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刘卫军.街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蔡景台.街舞训练内容构建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3,(9).

上一篇:通用AYEC校企合作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下一篇:AVC系统在电力系统电压无功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