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视角看“减负”

时间:2022-06-29 08:20:50

分析已有的“减负”政策,发现其基本假设一般多为“学生完成学业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学业负担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正是基于这一假设,已有“减负”政策主要着力于减少学校布置给学生的“学业量”;但现实表明,这些政策似乎并没有达到政策制定者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与政策制定意图截然相反的情况: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那么如何“减负”呢?这需要我们换一种视角。如果一件事或活动是行为者心向往之的,那么即便行为者消耗数量过大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他,行为者也不会觉得他就是负担,例如,玩游戏,如果一件事或活动是行为者厌恶、逃避、反感的,那么即便行为者为之付出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他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时间和精力”的过度消耗是负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负担产生的因果原因。负担主要是一种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不得不做”的感觉;与之相反的是“做了还想做”、“心向往之”的感觉,负担主要源自行为者的精神领域。

如果上述分析合理的话,分析“减负”的新的视角应该是:第一、改进教育,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而非一种“应试的工具”。细观当下之教育,人们就不禁感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对“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追求,他催促着学生对考试分数而非知识本身展开竞争性争夺,导致学生对学习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求知的天堂、生活的家园;让学习成为学生“心向往之”的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让作业对儿童具有如同“游戏”所具有的那般强大的吸引力;让知识本身而非考试分数成为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激励之物。第二,精心设计学业,从重视学业数量转向重视学业质量。精心设计的学业既要符合特点年龄阶段的学生特有的“遗忘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又要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使完成学业的过程既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又能让儿童体验到收获的感觉、进步的感觉、自我胜任的感觉,这些积极的感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第三、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学习意愿、学习选择。一般而言,人们总是喜欢去做基于自己意愿而自由选择的事情。因此,如果这种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自由、自主、自愿的选择,那么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样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负担。遗憾的是,这种出自学生自由、自主、自愿选择之手的学习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学习都是学生不得不接受、不得不去尽力去完成的外部任务。因此,建议教师在布置学业时,可以给学生留出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允许学生在所布置的作业中自由选择完成其中的某几道作业而非全部作业;可以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类;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给自己制定作业方案,然后交给教师指导与备案。

因此,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充盈着希望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促进一种人的成长与解放的正能量;如果作业可以让儿童体验到成功和自我胜任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基于“好知、乐知”之本性自由地选择学习;那么学生还会在乎学业量的多与少么?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上一篇:把握教育科研方法 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下一篇:珠算申遗成功之后,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