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时间:2022-06-29 08:11:17

浅议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伴随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充分利用传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已成为各大电视媒体提高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记者的现场报道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有传递信息内容的作用,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最能把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现实环境之中;其次,现场报道以其解说与事件的同步和立体感使电视新闻真正步入声画合一,水融的境界。观众通过屏幕就能感受新闻现场气氛,缩短现场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强了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场报道凭借时效性快、现场感强、信息量大的电视报道优势和传播特点,毋庸置疑地成为最具电视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新闻报道形式。笔者认为,记者做好现场报道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记者要有“现场意识”。

记者出镜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就是说,记者要清楚自己所处的新闻环境,明白在这样的处境中应当去观察什么、了解什么、传达什么。出镜记者在现场通过自己的解说把现场气氛带给观众,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记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融入现场气氛中。报道特别突出“我”的位置和视角,强调“我在现场”。比如在报道中,即时使用“我现在是在……我看到……我听到……”等现场感很强的表述和提示。在新闻现场,记者通过眼看、耳听、鼻闻等方式来报道现场真实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把观众带入现场,观众更能强烈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可视性。

比如2010年西南五省地区发生严重旱情,一位记者在报道村子池塘里的水床干枯时,做了这样一个现场报道:

现在我就站在村口的一处池塘里,过去池塘里的水有多深呢?拿我的身高来做比例,大概到我的膝盖的地方,今年由于特大旱情,池塘里水早已干了,村民没有水吃,只能到离这里有2公里的地方打水吃。记者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出镜报道,让新闻更真实、更生动也更震撼人心。

二、记者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短时间调查告诉观众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况,这样的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变成了直接的人际化交流。“说什么”是记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新闻现场及结果进行概括描述,甚至要展开即时的评述,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明白,说得流畅,同时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内容不能脱离现场和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具备发现报道线索的新闻捕捉能力、快速整合新闻信息的能力、积极洽当的镜头前表现力和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实现报道的流畅,记者在平时报道中应尽量采用提纲+腹稿的形式,抓要点,然后口头复述几次,加深记忆。不要背诵稿件,因为记者在写稿时容易使用复句,而口语表达多用单句。平时多做“说”的练习和丰富词汇的练习以加快语言编码的迅捷性。

三、记者要有很强的观察和反应能力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不仅仅要知道“说什么”,还应该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在不同的新闻现场,出镜记者的报道要素必须明确。无论突发事件、预测性事件还是策划型事件,出镜记者的画面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除了对现场进行描述以外,通过对比、演示和体验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现场报道更形象、生动、具体,这些是通过记者对新闻现场敏锐的观察和细节捕捉来实现的。2010年为反映大同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台社教中心组织记者奔赴九个县区采访新农村建设,如何让观众感受建设成果,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记者出镜讲解,现场采访,就驾起了一座桥梁。例如在采访左云刘家窑村时,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今天迈进了富裕村,我们用什么来展示山村住的这种变化,通过采访我们发现这个村子先后搬迁过三次,村民住房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是展示刘家窑村变化重要切入点。于是记者先后在搬迁过的地方三次出镜报道,第一次在旧窑洞前现场出镜,告诉观众这是刘家窑人60年代住的的地方,随后又在新窑洞前出镜,最后又来到面积200平米的新住宅小院前讲解,通过记者三次出镜,虽然观众没有到过刘家窑村,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刘家窑村的变化。

总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记者叙述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成功与失败,也是强化观众收视欲望,感受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要依据。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这将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上一篇:浅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下一篇:试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