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绣制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时间:2022-06-29 04:28:10

庆阳香包绣制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摘 要]校本课程是当今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庆阳香包,具有甘肃陇东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以“庆阳香包绣制”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发掘本土课程资源,弘扬了乡土文化;通过学生的参与、制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符合新课程要求,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庆阳香包;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28-02[作者简介]崔玲(1979-),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兰州市骨干教师。

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探索、实践、创新的创造型人才。为了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也提倡创造性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将成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校本课程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探索基于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途径。

一、课程背景与调研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我校于2008年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广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家长和教师认为当地非物质文化丰富,而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对非物质文化也很有兴趣,但是其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香包、刺绣、剪纸是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风情,2006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刺绣、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符号,蕴涵着深邃的汉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着远古时代先民们朴素的本原哲学,记录着源远流长的图腾崇拜,追溯着亘古不变的文化主题――繁衍生息,讲述着我们祖先在陇原大地上的奋斗,凝聚着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我校来自陇东地区的女教师很多,她们大多数都会刺绣和剪纸。基于此我校开发了“陇域之韵――香包、刺绣、剪纸”这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获得优质教育。

教材的编写目的:一是想让学生了解陇原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四是通过让学生做香包、刺绣和剪纸,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五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六是培养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明确了教材撰写的方向和目的,编者利用自身良好的条件,深入庆阳农村学习香包、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品的做法,同时到西峰市几个大的民俗工艺品公司去学习先进的理念,使自己不但掌握了香包、刺绣、剪纸的简单制作,而且有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为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各种科技知识及创新意识已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渗透到中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是一种生存的技能。我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各教研组的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2008年,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工作。小组由校长总负责,教研室协助,各教研组积极配合,保证了校本课程研发的顺利进行。“陇域之韵――香包、刺绣、剪纸”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在研发过程中,设计了多个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发现新材料、设计新图案来完成香包、刺绣及剪纸作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中通过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开始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环境,并学会回收利用废旧物品,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课程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了“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人”。

本课程教材共有五章十三节,撰写完成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三次修改,使其在内容上更丰富,在教法上更完善,在语言上更通俗易懂,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本课程通过了学校教材领导小组的审议,被确定为学校重点校本课程。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心型香包的制作(2―3课时),五彩粽子的制作(3―4课时),向日葵的制作(3―4课时)。比如在制作向日葵时,第一课时为绣制5―6个向日葵花瓣,第二课时将所有绣制好的花瓣依次连接起来,绣成向日葵的雏形,第三课时做流苏进行装饰。

三、课程管理与评价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只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和评价制度。

(一)从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管理

1.课程管理: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进行统一管理。教务处具体负责教师安排、教师培训、课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检查等,总务处负责提供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教研室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并进行评价等。

2.教师管理:教务处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计划进度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教务处归档。

3.学生管理:学生应认真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完成作业,不得随意缺课。学生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建设,有权向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学生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并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合格后即可获得该课程的学分,成绩按“优秀”“良好”“一般”评价,考核结果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以学生体验感悟为主,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注重考勤和过程性评价。(2)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级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3)对学生学习成果以汇报、展览等形式展示。

2.教师评价:(1)从教学计划、进度、教案、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完成和考勤等方面进行评价。(2)从学生学习成果和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3)从家长问卷调查和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课程效果与反思

“陇域之韵――香包、刺绣、剪纸”校本课程实施以来,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学生问卷调查,95%以上学生喜欢本课程。本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家长问卷调查显示,90%的家长比较认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陇原大地的传统文化,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审美水平,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远工程,校本课程深具地方特色。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系列课题的研究,吸取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带动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向纵深发展。在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整体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浩艇,冉煜华.论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6(5).

[2] 刘学莘.庆阳香包装饰纹样造型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2010.

[3] 赵丽,范蔚.十年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上一篇:青岛啤酒:用知识管理点亮组织智慧 下一篇:别让学生“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