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民俗的艺术传承与保护

时间:2022-03-28 09:34:30

庆阳香包民俗的艺术传承与保护

摘要:庆阳香包是我国首批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艺术,本文以甘肃庆阳地区为例,通过传统香包与现代香包的对比研究,总结传统庆阳香包的艺术魅力,提出庆阳香包在当代的变迁以及在传承、保护、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庆阳香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庆阳香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中国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78-002

一 庆阳香包概述

庆阳香包又称荷包,古称香囊、香袋、香球、佩帏、容臭,庆阳当地俗称“绌绌”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一种民俗物品。根据传统或手绘的纹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剪切成片并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香包刺绣品。庆阳市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传统社会中,庆阳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保存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主要特征:男人耕种劳作,女人做饭织布。独特的生存环境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庆阳的广大妇女在布料与针织的世界里大显身手,创造出了独特的香包民俗文化。庆阳现存的最古老的香包历史也在八百年以上了,可见香包在庆阳的历史久远。香包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发展出了礼仪、传情、祈福的功能。

二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样式

庆阳香包不仅造型多种多样,装饰手法也颇为丰富。庆阳香包的刺绣风格称为陇绣,多采用打子、包绣、拼贴立体绣等。庆阳香包用色偏向强烈鲜艳的对比,大红大绿,用色自由搭配、率性活泼,倾泻出一种原始激情的亢奋情绪。庆阳香包常见的造型有“横行螃蟹”(图1)、“抓髻娃娃”、“五毒蟾蜍”、“鸳鸯戏水”、“娃娃鱼”、“孔雀牡丹”、“花团锦簇”、“双鱼戏珠”等,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贴近生活,贴近民俗,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庆阳香包的装饰图案依照香包造型来作变化,最主要的表现题材有福禄寿喜、蝙蝠、五毒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在民间多代表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眷恋。

庆阳香包通常具有非常丰富的寓意,反映出中华民族群体古老的生命意识,保留了人类摇篮地的遗风以及浓厚的原生态文化意识。如2001年在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图2),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后人有诗赞曰:“干岁香囊藏佛塔,万针刺就海棠花,巧手绣出花藏界,诚心献给净土刹”,再如“开天地”与“五毒蟾蜍”等,都是具有很深寓意代表性的香包作品。

三 传统庆阳香包的艺术魅力

香包的制作工序很复杂,从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每个步骤,都必须严谨制作,每一关都必须做到合格才会呈现最终的艺术效果。从现存的早期的庆阳香包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市场上泛滥的香包造型的原型,早期的庆阳香包有更加精细的制作和更纯粹的原生态的美感,从每一个香包艺术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制作者的深情投入以及精良做工,这也是之所以现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被我们重新关注起来的原生态艺术的魅力所在。

1 材料的不可复制性

早期的香包制作的布料都是由最原始的方式制作出来的,即织布机慢慢织出来的,现在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台过于浪费物力人力,但是不可否认,原始织布方式织出来的布料会更加经久耐用,而原始染布作坊提取出来的染料也更加稳固不易退色,包括香包刺绣所用的丝线或者棉线,也更加结实耐用、易于保存,所以从质量上来说,原始的技术下的原材料具有不可复制性。

2 造型的时代性

首先原生态艺术形式的出现必定与当时流行的风气或民间思潮有关,民间艺术是一个时代中最基本民情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更加倾向于创作者个人对周边环境、自身经历的单纯反映,是最朴实的人民对社会动态的回话和对自己的愿望的期盼,例如,当生存环境良好、生活富足时,多会出现“吉祥如意”(图3)、“孔雀牡丹”、“花团锦簇”之类的吉祥的以装饰图案为主的香包,而因为个人的对生子的热切盼望时,又会出现“百子千孙图”(图4)子类的香包。再次在香包刺绣中,所涉及的图案风格、人物造型等都能凸显当时的时代外貌,这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之处,在无形中由民间最基层的人民所记录下的历史与时代的进程与特征。

3 情感投入的纯粹性

庆阳一直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所以保持着最原始、淳朴的原生态文化,是“最朴素、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艺术。”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恰恰是落后的地区反而传承下来的艺术最完整和质朴。庆阳香包像净土一样保持着最真挚的情感,手工制作的妇女们不以经济利益为第一出发点,而是更多的因为其实用性、美观性以及寄情于此的目的而来制作的,香包作为她们与别人交往、互相馈赠、传情寄情抒情的一种特殊媒介而发展着,我们今天去欣赏早期的香包作品,很直观的可以发现她们绣功是今人不可比拟的,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有序而均匀、不急不躁,给人一种恬淡舒缓的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享受这,并不是因为前人的技术多么好,而是因为制作者的心态是我们今天不能达到的和超越的,所以不可否认,这也是早期香包艺术品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民俗遗产的原真性

香包是一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祭祀、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自我传承,是民间情感的自由表达与展现,也是民间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一种行为方式。通过复杂的民俗现象来探究民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源流与底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学价值之所在。香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民间,生存于民间,无论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还是加工制作艺术,都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原创的,没有加工包装,没有矫揉造作,朴实无华、原汁原味的艺术杰作。

四 庆阳香包现代变迁

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开始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庆阳香包也逐件为国人所熟知,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从这一年开始,庆阳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2003年,庆阳市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文化名城”;2005年,“庆阳香包绣”制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民俗艺人贺梅英老人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的冲击以及现代艺术与设计对香包设计的影响,香包的生产制作、艺术特色、商贸销售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生产技术的改进

非物质遗产也正是因为其扎根人民,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未得到肯定和认可,可见它是具有脆弱性的,它的脆弱性一方面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能脱离该民族或地方人民的生活生产,即不可脱离产生它的文化环境,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濒危性的历史遗留物,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保护和传承,~旦错过大好时机,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消失。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刺绣技术的革新,香包上的刺绣工艺也引进了机械化的生产以弥补了手工生产的低效率,使得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代替,香包这种具有强烈的手工艺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可以用批量化的方式来生产。但是过于追求经济回报,生产厂商在原材料上不够高标准,选取的香包底布质量差,布料稀松,经过机械缝制变得更加脆弱和松懈,易于破裂,而刺绣的丝线或者棉线不够结实易断裂,另外所谓的香包已经几乎没有香料来填充,即使有,也是化工香料,细节决定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这些每一处细节的偷工减料,导致精品难以再现。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使这些所谓的艺术品变成了“机器复制时代”的一件普通的复制品,也失去了本雅明所说的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灵韵”。

2 艺术特色的变化

从造型角度而言,传统的香包大多数是平面化的挂件,现在的香包则增加了立体的造型设计,也改变了传统的对称、规矩的构图,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和新颖化。在色彩搭配,除了传统的大红大绿等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色彩搭配外,由于电脑配色与机器提花技术的加入,香包的颜色更加多元,也更多现实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香包的造型也开始引入当下的流行文化与卡通文化,如喜洋洋、机器猫等卡通造型也成为香包新的品种。在拓展了香包的种类与市场、迎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逐渐在失去庆阳香包自身的文化与地域特色。从庆阳香包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保护、创新与传承也是当下中国任何一种手工艺品在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时的两难抉择,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清新的认识到,传承不等于保守,创新不等于媚俗。

3 文化产业的发展

由于生产方式变为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销售模式也由传统的小买卖变成了集中式销售,如每年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在西峰区设立民俗一条街“锦绣坊”,集中展示庆阳香包文化,庆阳香包因此得到广泛的宣传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有这样一种西北民艺,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庆阳香包的传统产业,使庆阳香包从传统的炕头生产变成了批零商品买卖,大大的带动了庆阳香包的发展,使香包成为庆阳很重要的文化产业。

香包产业的发展冲击了还在坚持“炕头艺术”创作的民间艺人,商业化在带来重复和无新意的同时,也带来了物美价廉,这使得以纯手工为生的民间艺人很难再坚持下去,毕竟手工制作投入的是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的付出,如若没有相应的可以换来的报酬,今天的民间艺人,明天很有可能彻底转行消失。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众多的灿烂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民俗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和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庆阳香包,从国家层面对民俗艺术和文化遗产重视和保护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庆阳香包的研究与保护方兴未艾。从目前来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还在探讨中,实现“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的转化,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保护机制,具有异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上一篇:解读王序海报设计中的“有无”之美 下一篇:挪威魔鬼大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