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权视角下的《呼啸山庄》

时间:2022-06-29 04:21:00

生态女权视角下的《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兼诗人, 《呼啸山庄》是其发表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希克利和卡瑟琳的爱情悲剧,展现了轰轰烈烈的爱、深入骨髓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残酷无情的报复。

1. 《呼啸山庄》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呼啸山庄》付梓出版之后,批评声音此起彼伏。20世纪初,文学批评家才开始挖掘其文学价值。1926年Charles Percy Sanger 《呼啸山庄的结构》,成为《呼啸山庄》研究的开山之作。英国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甚至称其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此后研究者运用原型批评、心理分析法、女性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理论等多角度研究小说的主题、人物和叙述技巧,都给予了小说很高的评价。

2. 生态女权主义

生态女权主义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环境保护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权这个名称首先出现于法国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发表的作品《女性主义?毁灭》,随后逐渐应用于文学理论研究。生态女权主义者试图寻找、建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道德伦理的义务, 影响或者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世界观中的等级思想带来的生态和性别问题。

生态女权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女性与自然的认同。生态女权主义者致力于探索女性危机和自然危机的根源。女性和自然在许多方面都有共鸣。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人类不断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将自然视为被征服的对象。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前瞻性地在《寂静的春天》指出了人类行为对自然造成的巨大破坏。与自然一样,女性在传统父权统治下的社会中话语权缺失,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的压制,权利得不到尊重。生态女权主义否认女性与自然低劣,男性与男性文化优越的二元对立观点。生态女权主义建立了女性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不仅反对人类将自己视为万物的主宰者,而且反对所有人类内部的不平等。正如著名的生态女权主义哲学家凡达娜?史娃在她的书《地球民主》中提出的生态女权主义的根本目标:建设一个所有生命的民主世界。

3. 卡瑟琳・欧肖与自然

艾米莉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考查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缘起必要的研究对象。当时的英国社会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 女性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理想的女性形象是“家庭的天使”, 她应该温柔、优雅、富有同情心、顺从忠诚于她的丈夫。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屈从于男性地位。

小说的女主人公卡瑟琳・欧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的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浓浓的荒原气质,孤独、倔强、勇敢,不惧怕人世间一切风暴的吹打。下面将从三个角度分析卡瑟琳?欧肖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卡瑟琳・欧肖表现出对自然的强烈渴望。荒原就是她的乐土,有时去到荒原上,一待就是一天,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即使事后要受到惩戒,她也毫不在乎。在荒原中,她不必受到社会的约束,那里没有人性的压抑和社会的包袱,荒原给她最纯粹的自由和快乐。

她从来不曾远离荒原,即使后来嫁到画眉山庄。临死时, 虽然身处画眉山庄,她的心早却已飞回了呼啸山庄,感觉自己又躺在了呼啸山庄卧室里的那张床上,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她想念她的荒原,渴望吸上一口“那从枞树林中穿过格子窗呜呜刮来的风,那从荒原里吹过来的风”。她全然不顾刺骨的寒风,坚持让纳莉把窗户打开,希望变成一个小女孩,受了伤还可以微笑,自由自在。虽然她一时冲动离开了呼啸山庄,但是她的生命一直属于荒原,荒原一直在她灵魂的最深处。因此,卡瑟琳提出了要求死后埋在荒野,而不是埋在林顿家族坟墓里。

卡瑟琳死得安详,因为她又回到了让她快乐的记忆里,回到了自然的怀抱,回到了灵魂的归宿。自然是她精神的避难所和心灵的栖息地。

其次,卡瑟琳自身与自然界的事物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希克利把林顿对卡瑟琳的照顾比作是在花盆里栽种橡树。

He might as well plant an oak in a flowerpot, and expect it to thrive, as imagine he can restore her to vigor in the soil of his shallow cares!

在希克利眼中,卡瑟琳不是一朵娇弱的花朵,需要悉心呵护在花盆里。她是一棵壮悍、强大的橡树,经得起风吹雨打。卡瑟琳不是“家中的天使”,她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父权。六岁过生日的时候向父亲要鞭子作为生日礼物,对希克利指手画脚,对抗家中的每一个人,大胆地把《圣经》扔进狗窝,连她的父亲都对她束手无策,

卡瑟琳性格单纯,就像自然一样,敢于表露自己的心迹,她从不会掩饰对希克利的爱,她以振聋发聩式的独白宣告她就是希克利。 她单纯地以为嫁给林顿就能帮助希克利,不得不屈从于社会的偏见,在追求爱情的路上迷失了自我。

第三,卡瑟琳能够与自然共情。她了解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珍视其中的所有生物。希克利愤然出走的那一夜,狂风大作,大雨如注,卡瑟琳疯狂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她撕心裂肺地哭泣呐喊,仿佛只有荒原才能知悉和分担她的痛苦。在病中,她撕开了自己的枕头,看到一根凤头麦鸡毛,联想到这种漂亮的鸟曾经在荒野中、在她和希克利夫头上盘旋飞行的情景,希克利在鸟巢上面安了个捕鸟器,那些老鸟就不敢飞过来了。她让他答应她以后决不用枪打凤头麦鸡。对于这些凤头麦鸡,枕头就像一个牢笼,剥夺了它们的自由。卡瑟琳则面临着更大的一个牢笼,那就是社会施加于她身上的各种限制。所以她更能理解这些自然界生物的处境,由此表现出了异乎常人的悲悯之情。她还用自然事物作喻体,将她对林顿的爱比作树林中的叶子,而把对希思克利的爱比作地下的岩石。她已经完全将自已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4. 结语

小说以一段平静的景物描写结束,荒野重归宁静,一切喧哗与骚动凝固于永恒之中。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永远像灯塔指引着我们的前路。《呼啸山庄》倾注了作者对自然和女性关注,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自己的最终的和解,正如同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样,人类正不断认识到自然的重要地位。虽然这个过程让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每一次的劫难之后,我们在一步步地走向那个我们理想中的世界。尊重和理解每一个生命,用一种解读文学作品一般细腻的情感去体会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和这个世界的沧海桑田,才能真正理解生命,进而造福众生,这在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今天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莉. 生态女权主义[J]. 外国文学, 2004(05).

[2] 刘颖. 生态女权主义概论[J]. 安徽文学, 2009(03).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一案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 下一篇:“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