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①

时间:2022-06-29 04:00:58

基于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①

摘 要: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岗位群的分析,得出该专业学生所需职业能力,提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并予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59-01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职业性”,其培养的是为生产和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是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要,而且是决定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定位为立足廊坊、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主要岗位群包括配电柜接线工、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员、安装维修工、自动化工程施工人员等岗位。通过调研廊坊及周边地区知名企业,确定了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如下:

(1)基础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的判断能力。

(2)专业能力。包括:①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及简单设备装配图的识图能力;②使用测量仪表、工具及仪器进行检测和调试的能力;③PLC、变频器、传感器、自动化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能力;④PLC和变频器的编程和维护能力;⑤正确选用传感器的能力;⑥产品营销、售后服务或技术支持的能力;⑦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

(3)关键能力。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与决策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2 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化方案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 以“能力”为本位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养成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渗透来实现,故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以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沿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其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没有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导致实际效果较低。课题组与企业人员共同研讨论证,把全部课程分为进阶式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面向一个职业群,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宽的选择范围,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发展后劲,引导学生学会发展;第二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某一个或几个职业的需要,强化职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知识,取得一个或几个资格证书,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2.2 建立完善的职业实践体系

以前的实践体系,相关课程之间独立设计实验实训内容,未体现出课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职业能力培养所需的完整知识链,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整个工作的处理程序,不能加深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识,也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课题组以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对原有的实训内容进行了综合提炼,增加了五个技能训练模块:电子线路技能训练、程序设计技能训练、控制电路技能训练、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技能训练、单片机综合训练。通过以上技能训练的实施,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也显著提高。

为期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采取校企联合指导的方式,在工作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同时,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差距,及时调整,缩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

2.3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巨大的支持,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不够完善,即缺乏较强实践能力的年轻教师占较大比例、在职副高职称的比重不高等,无法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为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我们将专业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紧密结合,具体措施是:“请进来,送出去”,一是建立一支囊括技术能手和企业专家的兼职教师队伍;二是通过职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2.4 打造多元化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注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教师、企业及社会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评,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同时,我们还推行“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该专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将来择业的实际情况,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维修电工证等,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2.5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

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象是学生,最终的实践者也是学生,故衡量职业能力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就在于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实现了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经过五年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化改革,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造成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学生满意,社会满意,学校满意”。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每年该专业都有许多自主创业的学生,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赞不绝口,社会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 吴树国.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70-71.

[2] 王胜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探索我国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J].中国电子教育,2008(3):76-79.

[3] 周震,汤勉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6(4):89-90.

上一篇: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信息学课程体系建设 下一篇:《追风筝的人》看外国文学中的精神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