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行相对集中办案制度分析

时间:2022-06-29 03:52:48

积极推行相对集中办案制度分析

摘要:近年来,针对工商部门执法体制不顺、权限不清等问题,常州工商局积极探索推行相对集中办案制度。主要从相对集中办案制度产生背景、运行过程以及实施成果三个方面阐述其推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以此作为构建大执法体系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工商;执法;相对集中办案制

中图分类号:D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92-01

执法既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能之一,又是监管、维权等其他职能得以有效落实的保障,因此执法体系的科学化、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影响着整个工商事业的发展。常州工商局积极厘清关系、明晰职责、划分权限,初步建立起以相对集中办案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大执法体系,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和质量。

1 相对集中办案制度的产生背景

目前,以各级注册大厅为主的大注册和以工商所为依托、分层分类监管的大监管建设均已步入规范化轨道,但以经检队为主的大执法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这种滞后又从四个方面制约了执法职能的发挥。

一是执法体制不顺畅,难以形成合力。目前,各级经检队为同级工商局的直属办案机构,接受同级工商局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纵向的总队、省辖市局支队、县局大队之间没有明确的业务指导关系,造成各级经检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处境,整体执法效能难以充分体现。

二是执法权限不明确,造成局面混乱。哪些案件、哪类案件归哪一级、那个部门管理没有明确,各级办案机构大案小案一起办,上级发现的小案不移交,下级发现的大案不上报,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削弱了工商行政执法的力度,影响了工商部门的执法形象。

三是执法环境不适宜,履职难以到位。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担负责任不同,这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目标定位、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加之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压力较大,很容易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另外,工商部门与质监、卫生、商检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常常出现某些领域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或执法盲区。

四是执法人员不更新,工作缺乏后劲。第一是人员流动需要加快。不适应执法工作的要及时交流出去,有能力会执法的要及时提拔重用,年富力强的要及时补充。第二是组织培训跟不上市场监管形势的变化,执法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第三是学习读书少。执法人员常年陷于执法事务之中,难以实现走出去学习和静下来读书,造成知识老化。

2 相对集中办案制度的运行过程

根据上述现实情况和问题,常州工商局积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新北分局为试点,探索和推行相对集中办案的新制度,充分利用有限的执法资源,建设专业化执法队伍,提升工商执法权威。

所谓相对集中办案制,就是将分局的行政处罚权和执法资源集中到分局经检大队,由经检大队按一定的原则确定具体案件承办机构,统一组织查办辖区内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体制。包括以下一些措施:一是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经检大队是分局的综合执法办案机构,负责分局辖区内各类违章违法案件的查处,指导、督促、检查全分局的执法办案工作。二是整合执法资源,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执法队伍,经检大队内设五个中队,除五中队驻在经检大队外,其余四个中队派驻在四个工商所。驻工商所中队由经检大队负责业务领导,日常管理和行政领导由其所驻工商所负责。三是加强案件管理,经检大队通过建立一系列执法制度和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四是强化执法监督,突出了案源线索管理,规定经检大队为案件线索管理机构,成立线索评估小组,确定线索等级并制订、落实处置措施,跟踪案件处理情况。

3 相对集中办案制度的实施效果

通过推行集中办案制度的试点,执法质量明显改善,处罚程序明显规范,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执法效率。经检大队派驻各工商所的中队既保留了对所在工商所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又在经检大队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辖区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集中执法的“拳头”力量,相对脱离工商所所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影响束缚,高效地完成案件的查办工作。

二是强化业务指导,改善了案件质量。首先,经检大队的案件指导不再局限于一些大要案件或疑难、新型案件,在每一个案件的线索梳理阶段,就能对执法人员如何查办具体案件提供比较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更加明确的程序规定和内部会商、通案制度,有效促进了案件质量的提高。第三,法制部门的前期介入作用更加明显,在重大案件线索评估和内部会商的过程中,法制部门都可以对具体案件进行指导。第四,加强了与司法和相关行政部门的衔接沟通。大队在全面掌控分局查办案件的基础上,及时判断案件的性质,在涉嫌移送和移交的沟通处置上,更加客观、准确和及时。

三是深入发掘案源,拓展了领域类型。执法职能和领域的明确,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经检大队有能力和条件在维护辖区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顺利查办违法行为隐蔽、定性处罚复杂的难点案件,拓展执法的领域和类型。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了专业化进程。首先,从客观上突破了地域案件类型单一,缺少全面培养能力机会的现实;其次,多层次、多类型的执法交流学习拓展了思维,长期存在的经验式做法得到纠正和改进;第三,执法新理念和一些基本法律素养通过交流或案件查办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影响,得到了逐步的确立和推广。

上一篇:查处窃电行为法律问题探讨 下一篇:国内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