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体系

时间:2022-06-29 02:24:23

论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体系

摘 要: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因此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在法学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包括模拟法庭、律师实务和法律诊所,这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交叉之处,因此对这三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重点和课程安排进行分析论证,有助于我国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构建。

关键词: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体系

从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法学课程的设置上来看,与法律实践相关的课程包括模拟法庭、律师实务、法律诊所、专业实习等。本文着重对模拟法庭、律师实务、法律诊所三门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重点、课程衔接进行分析论证,以期明确我国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体系。

一、课程设置

模拟法庭源于外国法学院的Moot Court/Mock Court/Mock Trial 课程,模拟法庭活动是集审、控、辩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通过模拟现实中的司法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现典型案例的庭审活动。学生的法理功底、法律应用、法律逻辑、是非思辨、睿智创新等能力得到充分表现,体现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1]。

律师实务是研究律师法律制度与律师执业技能的一门课程,是以律师法、律师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实践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律师实务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律师职业技能,包括法律文书写作、调查取证、谈话、谈判、斡旋、调解、出庭技巧等,是以律师的角色从事法律实践的课程。

法律诊所教育,是指在法学院建立法律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在法律诊所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进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在司法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法律实务技能的一种法律教育模式。

模拟法庭、律师实务、法律诊所三门课程均以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精神、法律条文与具体案例的有机结合为特点,是法学实践教学典型的三种表现形式。因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内容上难免有交叉之处,如模拟法庭以学生模拟开庭为特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律师在庭审中的职业技能和技巧,与律师实务中的相关内容相重叠;法律诊所课程以指导学生真实案件、像医生诊断病人那样诊断案情为特点,同时为保证案件质量,学生在正式上法庭之前通常要进行模拟开庭,因此同样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律师实务和模拟法庭中的相关内容。而律师实务课程中有关律师业务的具体操作部分,要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形式予以展现,以使学生对律师业务有感性的了解。可见,这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交叉之处,因此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突出各自的课程价值,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侧重

1.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以法庭为核心,围绕案件开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官、检察官、律师在法庭上的功能和作用。模拟法庭的重点在庭审,因此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职业技能均围绕着庭审进行,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的能力以及律师举证质证和辩论的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和能力外,对学生进行职业理念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掌握庭审程序、按照庭审流程完成一个案件的开庭过程并不难,但要对法官、检察官、律师职业有深层次的认识,进而对法律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却是一件不容易但非常重要的事情。

就模拟法庭课程而言,在课程中加入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法官职业的深层认识,使学生在掌握法官职业技能的同时,对法官的职业背景、职业价值、职业理念有所认识,进而形成对法官职业的敬仰和对法律的敬畏,对提升我国未来的法官素质、改善我国的司法环境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样,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也可以在模拟法庭课程中讲授。

2. 律师实务

律师实务课程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律师职业技能,二是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律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与当事人的沟通与交流、调查取证、法律文书写作、案例分析、法庭辩论、参与调解、以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用律师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等。与职业技能相比,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是更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它是指导律师职业的行为准则。律师是以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而律师在履行职务时,通常处于与检察院或国家行政机关对立的位置上,而且还常常处于对法院行为必须进行批判的地位上[3]。因此,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虽然是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在具体方法上与法官和检察官有明显不同。律师代表当事人的利益,必须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履行职责。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应该成为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核心价值。

3. 法律诊所

法律诊所最初在美国创建时以培养学生的律师职业技能为目标,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诊所教育的理念从单纯培养学生的律师技能转变为服务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从事关涉穷人的法律实践[4]。法律诊所课程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律师职业技能,以真实案件的形式使学生体验律师的职业经历。与律师实务课程不同的是,法律诊所的真正目的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终极目的是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此,诊所教育应侧重以下三种方式:第一,通过学生缺乏法律途径和权力的当事人及社区群体,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来追求法律及社会改革;第二,通过让学生接触公益活动或者公共服务,使法学毕业生热心于公益活动或公共服务事业从而实现社会公正的理念;第三,社会公正教育的更大目标应该是对法律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三、课程安排

从课程内容上看,模拟法庭侧重于庭审中的各项活动,首先涉及法律文书的写作,如书、答辩状、词、辩护词、判决书等;其次,涉及法官在庭审中的作用,如主导庭审走向、归纳总结庭审焦点以及组织双

方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调解等。在刑事案件中还涉及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的相关技能;再次,涉及律师在庭审中的作用,如举证、质证、辩论等。就律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言,律师实务课程比模拟法庭课程的内容要宽泛,除律师在法庭上的各项技能外,还包括庭前和庭后的各项技能,比如调查取证,与当事人谈判、斡旋,调解,案件执行等等。因此,就模拟法庭和律师实务两门课程而言,模拟法庭应侧重于法庭中的环节来设计课程内容,律师实务则应兼顾律师职业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安排上,模拟法庭和律师实务可以同时安排在第5学期或第6学期,两门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对模拟法庭和律师实务的学习进度基本可以保持一致,在模拟法庭的训练中加入律师技能的运用。或者可以将律师实务安排在第5学期,模拟法庭安排在第6学期,这种安排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律师的职业技能,之后在模拟法庭课程中得到运用。

诊所课程不再是模拟实践,而是真实的实践,其内容侧重于将模拟法庭和律师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深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诊所教育是最完整的实践课程,从与当事人第一次接触了解案情开始,直到作为人出庭参加诉讼,前两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都将在这门课程中得到运用。诊所课程最好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此时学生不仅学习了各实体法、程序法,也进行了模拟的法律实践,对于真实的案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诊所课程以案件办理为主要内容,不再有定时上课的安排,因而也解决了大四学生出勤率低、上课效果差的教学问题。将三门课程进行整合,从模拟法律实践到真实体验法律实践,使学生感受到法律不再是书本上陌生的东西,而是他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将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贯穿始终,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作为法律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及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1] 林树锦. 法学专业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法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3): 146-147.

[2] 龙明礼.“律师实务”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 学理论,2011(4): 163-164.

[3]章武生,韩长印. 律师职业道德之比较[J]. 法学评论. 1998(4):91-97.

[4] 王竹青.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演进[J]. 比较法研究. 2012(2):45-55.

上一篇:研究生公共学位课程教学改革新探索 下一篇:关于“十二五”期间精品教材培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