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好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员工风险预控能力探讨

时间:2022-06-29 01:51:28

如何开展好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员工风险预控能力探讨

[摘 要]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评估是保障员工安全作业的基础,但部分员工在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不到位,会导致员工在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措施出现漏洞、有缺陷的状态。如何加强此项工作,管理、培养好员工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 有效开展 员工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64-02

1、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是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1.1、危险源、危险源辨识的概念

1.1.1、危险源的定义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1.1.2、危险源的理解

危险源通常理解为能量物质,或者能量物质的载体。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对于环境而言,危险源又常常被称作环境因素。通俗的讲就是危险危害因素是从哪里产生的,是什么东西,处于一种什么样子。

例如:洗煤厂洗煤用的水就是一种能量物质,它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源,淋到电气设备上就会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风包是一种能量物质的载体,它本身也是一种危险源,超压就会爆炸;工作场所的煤尘也是一种危险源,得不到治理超标会使是人致病或发生爆炸。

1.2、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评估危险源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内容包括、风险、风险后果、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事故类型、危险源与风险的关系,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危险源风险评估内容

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确定事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计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期望损失的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重要意义

神东各选煤厂都是现代化程度较高,设备台数多,生产量大,各岗位员工劳动强度大,承包设备多的特点,在日常生产巡查、检修过程对于人员的安全防范是选煤厂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员工能持续做好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是增强员工日常作业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预控能力,落实各岗位员工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员工安全作业的基础。

2、选煤厂员工日常工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日常工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神东公司提出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对神东各选煤厂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部分员工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掌握不好,经常只停留在班前会上,辨识和评估不到位、不全面。在作业现场很少进行针对性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作业过程中常常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忘在脑后。更没有在作业完毕后回头总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是否到位,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也没有对某项作业进行全员系统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这样会导致作业现场人员和设备不安全因素的增加。

2. 2、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有嫌麻烦图省事的心理。这些员工也是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点人群。

2.2.2、部分岗位技能差、文化素养低员工,新员工、劳务工、驻厂服务队等不稳定人员。这些员工的自身问题,危险源辨识不熟悉。

2.2.3、对员工危险源、风险评估知识的培训不到位,厂部及车间管理人员没有作好对员工的危险辨识方法的引导,员工的危险源辨识会无头绪,没有让员工认真理解危险源风险评估的方法。员工无法与自己的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应用。

2.2.4、日常员工危险源辨识工作未建立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这样缺少管理激励机制,上级部门及车间管理人员对员工危险源管控、现场落实情况监督、管理不到位。

3.如何开展好选煤厂员工日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员工安全防范能力

针对员工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安全管理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如何组织好、管理好车间、班组员工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充分调动员工自主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如何能切合每个车间、班组、岗位实际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开展好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3.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主要是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分别考虑,这样既能够保证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危险源辨识还需要考虑三种状态及时态。三种状态分别指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三种时态分别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危险源具有潜在性,所以辨识危险源必须考虑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过去曾发生过什么事故或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考虑目前系统中存在或潜在什么不安全因素。

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的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常用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等。

对于车间岗位来说,辨识危险源比较实用的方法是工作任务分析法。

3.3、针对各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

岗位危险源一般指生产岗点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对作业人员有直接危害的人、机、环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岗位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原则上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时车间班组按工作场所进行。它可以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人、机、环、管进行分类。风险评估原则上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应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类。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工作任务梳理。从岗位入手,识别岗位的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

(二)工序梳理。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工序步骤,一般从准备、执行和收尾3个阶段分解。

(三)识别每个步骤中的危害与风险。按照任务执行中所暴露的环境、设备和行为,确定潜在的危险。

(四)认定风险类型。按照危险源隶属的系统,分人、机、环、管四类。

(五)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判定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失的情况。

(六)确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为20类,即: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

13.放炮; 14.瓦斯爆炸; 15.火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七)评估风险等级。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危害的严重性,通过下述方法计算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矩阵法: 图略

员工风险评估举例:

更换重介浅槽刮板

1. 停电、验电、上锁、作业前工器具要准备到位,防止出现误起设备伤人。风险类型:人

2. 拆卸刮板:

2.1人员站立位置合适,以防在拆卸的过程当中摔倒受伤。风险类型:人

2.2拆卸刮板时作业人员相互要配合到位,防止在松动螺栓、防止刮板时造成人员伤害。

风险类型:人

2.3拆卸过程中严禁用大锤用力敲击刮板与链条连接处,以防损坏链条的相关部件。风险类型:机

2.4.现场照明不足,导致人员作业时由于光线暗造成人员意外伤害。

风险类型:环

3. 装配刮板

如拆卸刮板进行逐一辨识

4. 清理现场

4.1工器具或者其他物件清理不到位,导致刮板运行过程中出现卡阻等现象。风险类型:机

5. 送电试车

5.1试车时,人员没有全部撤出造成人员伤害。风险类型:人

5.2试车时安全链没有解开造成刮板链拉断或者电机过热动作等。

风险类型:机

风险等级:F1×H5=5一般(由于每个人作业的安全考虑程度不同,风险等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八)确定风险管理对象。找出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根据危险源辨识划分的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管理对象。风险类型为“人”或“管”,管理对象为对应岗位人员;风险类型为“机”,管理对象为对应的设备、设施、工器具;风险类型为“环”,管理对象为对应的作业环境影响因素。

(九)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

(十)明确管理人员。含主要责任人(管理对象或对象管理者)和直接管理人(主要责任人的直接上级)

(十一)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使管理标准得以落实的手段。要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且具体、简洁、可操作性强。

3.5、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好车间班组员工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

车间、班组主要采用非正式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暂时不能消除风险的危险源要纳入正式风险评估成果表中),至少包括班前、作业前和作业中动态组织的风险评估;必要时要保留记录。评估方法、记录形式不做限制,一般按如下方式开展:

3.5.1、班前风险评估

班前风险评估是指召开班前会过程中或之前,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当班任务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要与班前会工作任务布置、规程措施贯彻相结合。每班班前会,带班车间主任及班组长要组织当班人员对本班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异常情况(发现新危险源或已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与措施不能满足管控需要)必须明确现行的管控措施。班前会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先让作业人员对自己工作任务危险源风险评估,其他人员及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强调补充,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评比活动等。

3.5.2作业前风险评估

作业前风险评估是指生产作作业前风险评估是指班前会后、上岗前及交接班过程中组织的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要与现场交接班相结合;交接班除交待工作任务外,必须将存在的主要风险交待清楚。作业前,带班领导、车间主任及班组长要组织每个岗位人员对所在岗位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并落实管控措施。

3.5.3、作业过程中风险评估。

作业过程中,根据现场人、机、环管状态实施对现场安全状态进行的评价。实践中要与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执行相结合,逐步培育员工“五思而行”的习惯。即:

1.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

2.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

3.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

4.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合适的不去做;

5.做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

3.5.4、管理人员对员工安排工作时风险评估

上一篇:天然更新在造林中的重要性探讨 下一篇:例谈考场记叙文出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