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吕梁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6-29 12:03:04

关于吕梁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1)

【摘 要】文章在简要阐述城镇化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城镇化水平的测试理论,针对吕梁市实情,得出吕梁市城镇化水平。其次,文章着重从工业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并阐明了吕梁市影响城镇化升级的问题。然后,笔者根据吕梁市城镇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十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找出吕梁市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吕梁市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构思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的总体设想:“一市四区,两个城镇带,三十个重点建制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农村城镇化;时空格局

城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又称城市化、都市化,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关于我国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研究较为多见,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山西这样一个内地能源重化工型省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较少,系统性理论及实践研究更少。因此,选取山西省有代表性的市作为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探讨已显得十分紧迫,而吕梁市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化工型城市,深入了解影响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其兴起的社会经济动因,这对准确把握吕梁市城镇化的未来趋势,从战略上去确定其城镇化的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山西省同类型市及山西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在吕梁市发改局实习两个月,并获得走访吕梁各县的机会。笔者自拟调查问卷,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初步了解了吕梁市城镇化目前的现实状况,并查阅了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作出以下的浅见。

一、吕梁市发展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吕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特别是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1年城镇化率达39.84%。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完成276.93亿元,增长41.15%。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8元,比上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59元,增长13.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3元,增长21.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0.8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7%。

二、吕梁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全市的城镇化率与全省49.68%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9.84个百分点。吕梁市13个县(市、区)中,离石区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79.82%,城镇化率排名前三名的是离石区、孝义市和中阳县,分别达到79.82%、58.76%和57.51%,排名后三名的是临县、岚县和方山县,分别达到22.56%、26.50%和26.75%.排名第一的离石区与排名最后的临县城镇化率相差57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

吕梁市目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机制不全面。农民失去土地后,既丧失了土地的保障,又因劳动技能差而缺乏就业机会。

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房屋所有人之间纠纷不断,失地群众上访问题频发,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和。部分被拆迁户所得到的货币补偿金发放推迟、严重不足等导致其无法安居,人员安置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拆迁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拆迁补偿不到位,缺乏沟通协商,致使“城中村”集体土地和农村用地上的拆迁成为难点和热点,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城镇运行欠佳,城镇特色不强

一方面,城镇建设风格雷同,百镇一面。另一方面,城镇建设量大面广,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些城镇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现象,致使城镇传统消失。

(四)城镇生态环境压力大

绿地大量被占用,城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镇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全市水资源原本就很匮乏,人均占有量不达全国人均水平的20%。全市有85%的城镇水域和60%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9%的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只有34%,导致地下水源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城镇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加剧了能源短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吕梁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规划问题

缺少城镇总体规划,更没有详细规划,县城与乡镇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比较滞后,起点低、执行差、城镇扩展难度大。

(二)土地问题

吕梁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全市耕地面积本来就很少,城镇化建设中建设土地这一环节相比其他市完全没有优势。

(三)资金来源问题

吕梁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市、县本级财力远远不能支持其城市建设。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276.93亿元,市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00.51亿元,大部分集中上划,再加之国家对政府融资和用地的严格控制,使得本处于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严重不畅。

四、吕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路径

(1)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整体推进市域城镇化发展。积极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和“百镇建设工程”。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整体功能。大力构建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立体交通骨干网络。

(3)按照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的规划要求,设置入城产业的碳排放门槛,并切实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4)突出吕梁地方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塑造现代化形象。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挖掘吕梁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资源,切实保护好文化古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

(1)新时期的城镇化不只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是实实际际让群众体会感受到新城镇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精神层次上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城镇人群。

(2)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要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以民间投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引导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镇化建设为创新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3)新型城镇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新型城镇化的“新”应该在建设观念、产业支撑、人居环境、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来。

(三)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城乡环境

(1)已建成的城镇应该继续加大各项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道路、医疗、卫生、教育、供水、供电、供气等这些硬件设施;加大环城绿化力度,提高城市周边植被覆盖水平。

(2)抓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财政对城中村改造和煤矿深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引入督促考核和奖优惩劣制度

(1)加强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

(2)加强督促考核和奖优罚劣,要深入研究制定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

五、结论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稳步推进,吕梁市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市一跃成为财政收入全省第二的新兴城市。我们要在肯定各届党委、政府所作出的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地面对所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突破瓶颈,找出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军扩,刘锋,高世楫,侯永志.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9卷第4期,2007,9.第22页-第27页.

[2] 牟小林.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政策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6.

[3]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

[4] 陈培芳.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5] 公维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损益补偿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4.

[6] 李红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6,10.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北林业大学,2004,6.

作者简介:高胜楠(1988.11- ),女,山西柳林人,研究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上一篇:山区农民生态观探析 下一篇:莱阳梨汁包装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