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谈节 第4期

时间:2022-06-29 10:56:37

【前言】过年谈节 第4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古人节日多以祭祀为主,春夏秋冬,各有祭拜。仅对社神(土地爷)春天有春社,祈求他给以丰收,秋天有秋社,感谢他带来丰收。但爱好玩乐似乎是人的天性,一些祈福的节日,游玩吃喝的成分逐渐多了起来。比如,上巳节(三月三)本是洁身以去除不祥的节日,后来就有直接变...

追寻“节”的本意

文/陈畅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不知不觉,春节来临。今年的节过得是平淡无奇,还是风云迭起?过得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还是大鱼大肉爆竹不断?节,一个接一个年年有,我们的节如何过?

西文的“节”,不过是将普通的一天大写一下,而汉字的“节”是很有讲究的,本来是竹字头,下面一部分表音。真不明白简化这个字的人怎么想的,把竹字头改成草字头,虽然竹子本质上是一种草,但其他草一般是不分节的。因为竹子是乔木状禾草,需要一节一节的加固,才能高如大树。

这就像绵长无穷的日子,假如没有节日,每一天都一样,就会让人厌烦乃至厌世。于是,人类创造了很多节日,点缀在平凡而单调的日子中间,让人庆祝、让人纪念,也让人放松,甚至放纵。节日过后,又忙忙碌碌过日子,期待下一个节日。

古人节日多以祭祀为主,春夏秋冬,各有祭拜。仅对社神(土地爷)春天有春社,祈求他给以丰收,秋天有秋社,感谢他带来丰收。但爱好玩乐似乎是人的天性,一些祈福的节日,游玩吃喝的成分逐渐多了起来。比如,上巳节(三月三)本是洁身以去除不祥的节日,后来就有直接变成临水游园的节日,连正经的老杜也玩“杜甫很忙”,欣赏“水边的阿狄丽娜”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还有上元节(正月十五)本“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但张灯结彩,也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表演(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的节日甚至以狂欢为基调,“三天无大小”,还包容野合等平日里不允许的行为。司马迁的一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固然有很多解释,但古代各民族(包括华夏族)有此类节日是无疑的。

因此,我想在此追溯一下“节”的本意,也许不符合人类文化学之本意,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节日的“节”,还有一层“节制”的意思。所以,第一,节日还需节制。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其实早已深谙其中三昧。仓颉造字也许想到了这点吧。中学读过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就是这层意思。但在现代,节日与假日混为一谈,所以先蒙头大睡,然后胡吃海喝,最后再上街血拼,商家看准了这一点,使尽各种手段让人们消费,于是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无论第几媒体都充斥着这种宣传,让人觉得不这样不足以显示过节的气氛。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政治节日,无论是本民族节日,还是洋节,都被商业绑架了。诸多节日还嫌不够,商家再制造一些节日出来,以过节之名,行行销之实。网购红火的“光棍节”就是一例。此类节日,可以称为购物节了。

第二,节日还应该有礼节之“节”。就是说过年吧,古人是这样的,节前“士庶家无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先。”前面做的很多准备工作,都是为了祭祀这个大事。做完了这些,然后才是“无论贫官,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见宋吴自牧《梦粱录》)。现在,我们除了贴春联还在保留中之外,很多礼节都忘却省略了,不跪拜,不叩首,连作揖也免了,似乎过节对大人来说吃喝,对小朋友来说就是要年钱。从《礼记》开始,中国人的确有礼仪之邦的风范,但现在这方面连一些受汉文化影响的邻邦都不如了,古人把“礼崩乐坏”当做时代堕落的标志,是很有道理的。今天礼节教育的缺失,与我们在地铁里看到狼奔豕突有直接关系。

过节说节,还能从“节”字里悟出更多道理,只有寄望于读者诸君了。

一聚足矣

文/成韵

“春节又到了”,这无疑是一个俗套的开头。只是让我读的话,这个重音会落在“又”字上。年复一年,春节并没有什么改变,不同的是,我从乐呵呵地收压岁钱的孩童,转变为笑眯眯地发压岁钱的大人。伴随着成长的是心路的变化,从纯粹贪玩到学会感受和珍惜。

如今,于我而言,春节最有看点的莫过于那顿年夜饭了。那时,我会吃到很多美食。没错,都是些家常菜,从小吃到大,并无新鲜可言,但令人心醉的是,记忆中的味道在这一特殊时刻,被放大了。此时,脑中会有很多画面飘过,在倒叙中将过往的点滴串起。于是,幸福的感觉来了。

年夜饭如同一部短剧,大快朵颐只是其中一幕,重头戏在于和谁同桌而食。这也是中国老百姓历来重视的,与长久未见的亲人谈天说地,是谓团圆情结。

如今的生活节奏,即使身在一个城市,兄弟姐妹相聚一堂的场景也不多见。年夜饭恰是一个契机,一个理所当然的相聚时刻。我们可以见到那些久违的脸庞,而且总觉得有很多话想说,一会儿和哥哥嘻嘻哈哈,一会儿和妹妹打打闹闹,再听听父辈的遥想当年,忆苦思甜,祖母慈祥的眼神掠过每一个人……这一切都令人不胜欢喜。

“菜上齐喽!”随着这喜庆的声音响起,桌上已经布满五颜六色,周围尽是想念的笑容,幸福的感觉更加浓郁。

年夜饭过后,春节和其他节日在我眼里并无不同。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偶尔和朋友小聚,或是和家人看看电视,或是找个宁静的下午喝茶看书……这些在平日里也可以做。唯有上街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人流,终于可以用涓涓细流来形容了,不再似大海般壮阔。

那时,便会想到一些朋友。她们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学习、工作直至落地生根,但是每逢过年,又总会回到生长的地方,与父母谈谈心事、话话家常,并郑重其事地送上来年的祝福,回来时一句“想你”,临别时一声“保重”,抵过万金。对她们而言,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每一刻,这才是春节一年一度的核心所在。也是在这个城市土生土长的我们该珍惜的一份幸运。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有一种力量叫牵挂,不论你身在何方。今年,春节还会是那样,于我,一份相聚和陪伴,足矣。

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过

文/意绪

说起儿时最期待的节日,无疑是春节。儿时的春节,意味着悠长假期、崭新衣服、美味饺子,还有诱人压岁钱。虽然开学前要拼命地赶寒假作业,但丝毫不影响那种急切盼望过春节的心情。长大外出读书的时候,春节意味着要加入到庞大的春运大军里,排队买票自不必说,漫长的旅途也时常让人厌烦过春节。

人在不同的阶段对春节有着不同的体会。而在不同的人之间,春节则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前几日,同事说他被偷了一部笔记本,遗失许多重要的文档资料。虽然报了警,但大家心中都知道,这电脑很难再找回来。我调侃,在单位都有年终奖,小偷也要过春节。于是临近春节时公安部门发出的各种提醒通知中,有的小偷盗窃,有的抢劫,有的诈骗。我们总是想,这些人怎能如此没有良知,他们难道不知道受害者的心情?也许,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了“年终奖”,受害者将如何度过春节?看到在外辛苦一年却遭遇小偷的农民工兄弟,我们希望这些坏人都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但当小偷受到群众的强势围观甚至是殴打,法律会告诉我们,殴打的人应该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知道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时候,法律甚至是不在场的。法律在一个没有法律信仰的社会秩序里,只意味着对某些“出格”行为的规范或惩罚,就像刚才那个同事遭遇到的情形,被小偷偷了一台笔记本这种小案件,特别是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是不可能得到及时处理的。如他所说,只能自认倒霉,顺便对所谓现行法律吐个槽,说这些坏人都应该杀掉,法律的程序正义性反而助长小偷的气焰和胆大妄为。自然法告诉我们,法律不仅是强力,更是自由、人权的体现,认为即便是小偷也有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的行为法律没有规范和惩罚,就是正当的。但是,有些“坏人”对正义、公正和权利毫不在意,他们不过是把法律视为“如果我做了这件事,后果是什么”的一种可有可无的提醒罢了。可是,正常人对法律的态度并非如此,他们反对专横意志,希望过得获得以理性为准绳的安全、有序的生活。

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过。对于法律而言,一样的法律也会受到不一样的对待。在法律条文之外,我们更需要法律内在的精神意蕴,期待它强大到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信仰和习惯。

上一篇:中国画的融派艺术 下一篇:紫砂“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