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时间:2022-06-29 10:36:42

小学毕业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摘 要】小学毕业班时期是学生结束义务教育的关键一年,教师应该依据小学毕业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做好准备。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毕业班语文的创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毕业班;语文;创新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前言

科学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课改条件下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重点强调语言基础工具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依据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特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特特色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进行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主流方向,倡导创新式教学已成为时代要求的最强音。小学毕业班时期是学生结束义务教育的关键一年,因此应该依据小学毕业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期提高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水平。

一、有效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兴趣是培养和加强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源自于学习动机,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确保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以学习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着眼点,积极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并有效运用已掌握知识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1]。心理学研究证实:“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并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并根据小学毕业生的身心特征,积极构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生活实例法、故事法等,指引学生在问题情景之中,积极大胆地探求思路,勇于创新。

二、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启发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巧设一种问题式情景,指引学生带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去研究, 去探求问题的最终答案,而达到启发其创新思维的目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自发、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课文内容和所提问题巧妙融合在一起,指引学生先通过自学方式, 再要求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明辨事理。例如,在教授《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教师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远?”同时积极指引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答案原因,这样将问题引入到课文学习中,使学生带着较强的求知欲投入到学习中,便会极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学的真谛不在于单方面教授的能力,关键在于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毕业班是小学教育的冲刺阶段,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因而师生必须全力以赴投入到学习中去。尤其是在毕业班学习期间,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量,学生们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而导致课堂氛围异常沉闷。这种不良的局面严重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整体学习状态为一种滞后不前的局面,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依据现实情况科学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待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应通过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广集资源,集思广益。其中将讨论方式有效贯穿于课堂中作用颇显,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具备一种求知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

四、强化师生情感互动,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创造意识和个体因素紧密相关,行为主体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会产生创新意识。要想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见,与学生建立微妙的朋友关系,努力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有效培养明辨是非、明晰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讲授一堂公开课时,教师刚通读完课文内容,便有位学生立刻指出教师某个字音读错,教师欣然接受和认可了学生所提意见,并真诚邀请这位同学对本文进行了范读。通过教师这种敢于承认错误、尊重学生和尊重知识的做法,全面展示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和谐。此外,教师的赞赏语言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心,积极鼓励的语言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学习动力,尤其在学生们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认可后,这种积极、正面、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积极大胆、踊跃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并以此来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了学习语文的无限兴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毕业生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摒弃传统的涂鸦式教学的灌输模式,而应依据学生们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点,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新鲜的教学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小学毕业生语文教学中应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充分确保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发挥,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义, 孙传文, 张清香. 激发兴趣 品读感悟 探究创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教材教学建议[J]. 山东教育:中学刊, 2004, (7): 30-31.

[2]吴小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J]. 新课程:小学, 2011, (6): 46-47.

上一篇:爱心传承托起未来 信息化建设促进发展 下一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数学教学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