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时间:2022-06-29 10:19:18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对应用雾化吸入两种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方式对哮喘疾病急性发作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哮喘疾病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雾化吸入0.5 mg布地奈德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雾化吸入1.0 mg布地奈德方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复常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雾化吸入1.0 mg布地奈德的方式对哮喘疾病急性发作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该病主要以阵发哮鸣气促、呼气频率明显加大为特征性表现。近年来,临床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本次研究对哮喘疾病急性发作患儿应用两种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哮喘疾病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儿年龄4~16岁,平均年龄(7.2±0.5)岁;哮喘病史1~7年,平均病史(2.7±0.6)年;病情发作时间1~9 h,平均发作时间(3.3±0.8)h;治疗组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儿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4±0.6)岁;哮喘病史1~8年,平均病史(2.5±0.6)年;病情发作时间1~8 h,平均发作时间(3.2±0.9) h。上述3项自然指标两组患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患儿年龄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年龄>16岁;②病情没有确诊为哮喘;③哮喘病史>10年;④哮喘病情发作时间>10 h,⑤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⑥患儿或其家长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4方法

1.4.1对照组 口服泼尼松,剂量控制标准为2 mg/Kg/次,3次/d,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1 mL/次,3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次,3次/d,计划治疗2 w。

1.4.2治疗组 口服泼尼松,剂量控制标准为2 mg/Kg/次,3次/d,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1 mL/次,3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次,3次/d,计划治疗2 w。

1.5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复常时间、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治疗效果、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经药物治疗患儿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1年内病情没有再次复发,肺部功能及相关指标水平有线束改善,对正常活动没有任何影响;有效:经药物治疗患儿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1年内病情偶有复发,肺部功能及相关指标稍有改善,患儿可进行一般的活动;无效:经药物治疗后患儿病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

1.7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所得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P值比较结果

2结果

2.1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治疗效果,见表1。

2.2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复常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经布地奈德治疗后(6.18±0.59)d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治疗后(7.69±1.03)d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用药方案共计实施(9.52±1.65)d;治疗组经布地奈德治疗后(4.36±0.73)d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治疗后(5.50±0.86)d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用药方案共计实施(7.12±1.27)d。三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布地奈德是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药物的脂溶性较高,经压缩雾化吸入方式给药后,药物主要在呼吸道黏膜发生沉积,依靠其脂溶性被动弥散而通过细胞膜,从而进入到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发生结合反应,使糖皮质激素受体能够从胞浆转位到核内调节靶基因转录,从而发挥积极有效的抗炎作用,本次研究也充分说明这一问题[3-4]。

参考文献:

[1].吸人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中重度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74.

[2]祝筱姬,张艳艳.支气管哮喘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2):1138.

[3]欧阳远辉.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78.

[4]马少康,肖文良.不同激素吸入治疗方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45.

上一篇:屈螺酮炔雌醇片避孕药在人工流产术后的运用体... 下一篇:LEEP治疗宫颈糜烂8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