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陶养生命的学园

时间:2022-06-29 05:23:53

办一所陶养生命的学园

“陶养”一词,由德文Bildung翻译而来,它既强调“人类发展自己的天赋和能力的特有方式”,又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自我造就的能力与自由。从“陶养”的视角审思,学校教育要以尊重与强调学习者内在天赋与建构自我为前提,为学习者创造自我发展的时空,让他们的外在作为与内在精神得以和谐发展。

近年来,陶育路小学秉持“陶德随身,养艺随行”的“陶养德育”理念,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品德、学识、才艺中陶冶性情,培养智慧,遵从人的自由发展天性,让学生在生命陶养中成为自己的主人。办一所陶养生命的学园,即培养“怀大爱心,拥好习惯,做责任事,随理想行”的陶育学子。

一、以文化化人

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主要在于潜移默化地引领师生员工的行为,提升学生的人格与品位,为教职工的教育与管理行为树立主流价值导向。学校在“陶养德育”理念的引领下,从校训文化与班本文化两方面优化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养心化德。

优化校训文化,树立共同使命。校训是校训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传达的是学校自身共同的使命,即学校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表达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学校在确立“陶养教育”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校训文化进行了优化,形成了陶育路小学的校训文化体系:校训——陶养生命,化育未来;办学理念——陶养教育(陶冶性情,培养智慧);办学宗旨——为师生创造情智共生的教育生活;育人目标——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学习优秀、特长初露的现代智慧小公民;校风——朝气蓬勃,和谐快乐;教风——转识成智,陶冶化育;学风:情智共生,德才同成;学校文化——陶养文化(人人享受生命陶养,个个乐于陶养生命)。同时,学校设计了蕴含“陶养教育”意涵的校徽,连同校训文化一起制贴于教学大楼第一层显眼的墙面上。这样,让全校师生每天都在校训文化的熏陶中养心化德,沿着共同的使命携手发展。

优化班本文化,凝聚班级精神。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着班级的生命。学校围绕“中华成语龙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研究”这一课题,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各班都发动学生用成语研制班名、班级口号、班训、班规、班徽等,从而形成了“班班有特色,班班显魅力”的靓丽风景。同时,开展特色活动,一是“中华成语龙”诵读活动,二是“中华成语龙”健步行活动。其中,健步行活动安排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全校学生进场、退场时踏着整齐的步伐,响亮地喊着成语,场面壮观。如此,既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又以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养心化德。

二、以优师育人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学校全面落实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用“陶养生命”的教师培养陶育学子。

落实干部队伍“五项修炼”。学校通过倡导自我修炼、引导自主学习、组织专题学习、落实项目负责、研究教育教学、主持科研课题、校际组团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抓实干部队伍的五项修炼,即修炼人格、修炼思想、修炼角色、修炼学养、修炼态度。以此强化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提高管理和育人水平。

提升全体教师师德修养。学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通过主题培训、读书分享、师德辩论、树立典型、校际组团等活动,引领全体教师努力做“三养之师”:一做“有修养的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在师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二做“有素养的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做一个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三做“有学养的教师”,要求每位教师乐于向文本学习、向伙伴学习、向生活学习。学校先后组织全体老师阅读于漪的“人生的每一种角色都做优秀”的文章,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等书籍;开展“师德建设之读书汇报暨教师节庆祝活动”;在内部网建立好文推荐栏目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

精心打造班主任队伍。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压担子、给任务、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等途径帮助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通过经验传授、项目负责、选派学习、传带徒弟等方式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通过读书分享、经验交流、专家讲座、技能比赛、校际组团、外出观摩、粤港交流等提高全体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管理水平。

三、以课程养人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校注重从学科特点出发,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找准结合点,把学科学习与德育工作相融合,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特别是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凸显了“课程”养人之德育特色。

注重学科渗透。学校从各学科特点出发,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学科学习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力求在学科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积智化德。学校把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与各学科有机结合,使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彰显课程的育人功能。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从其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出发,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探究性活动,实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体验、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开发并实施了以“生命陶养、自然陶养、社会陶养、德行陶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又注重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实现了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联系社区、工厂、科研所,如中山大学生物科普基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所、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环保站、广东省预备役师等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二是抓住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时机,开展了“绿色·科技·环保”综合实践主题系列活动。各班围绕绿色环保设计并开展了主题活动,全校还开展了“寻梦·叩响科技之门”“牵手机器人”科普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三是开展了“数字化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研究”“校际联合数字化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研究”等研究,促进了学校发展。

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了学生的智慧,更陶养了学生的生命与德行。

四、以项目助人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为此,学校设计并开展了多项德育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陶情化德。学校发展阳光体育、艺术教育等优势项目,从中挖掘育人元素,并开创了经典教育、社工服务等德育特色项目,让学生在校本化特色项目中随行化德。

依托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健身中陶情化德。自2003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除每天课间操进行部分项目活动之外,每周五还专门安排一节大课间活动课,项目丰富多彩,有竹竿舞、扇子舞、滑轮、广播操等;每年还会更新内容,以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学校在活动项目、音乐、组织形式等方面“融入”德育元素,使之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融德育于大课间体育活动,跳跃体质与性情之舞,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展现出陶育路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也使活动成为了学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点亮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学艺中陶情化德。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校外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并注重让学生在学艺中陶情化德。合唱团是学校非常活跃的团体,多次在广州市学校合唱节获得优异成绩,还到港澳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远赴日本作民间的艺术交流活动。而拉丁舞队经过系统和扎实的训练,在区、市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民间工艺剪纸则是学校正在发展的艺术特色项目,学校期望通过这一项目弘扬中华传统经典文化,陶冶学生性情、增进智慧。

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培养了学生坚毅、合作等优良品质。

开创经典教育项目,让学生在读做中随行化德。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开展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用经典启迪智慧,用经典滋养心灵,正与学校的“陶冶性情,培养智慧”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因此,学校开创经典教育,使学生在陶育校园中一步步陶养生命,滋育心性。

第一,设置中华经典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读经中陶情化德。学校每周每班开设一节经典教育课,同时利用早读、午会、语文课前三分钟、课中组织管理进行巩固,诵读内容一至六年级分别是《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小学对课》,《大学》《幼学琼林》,《论语》,《中庸》,《古文观止》。第二,进行课程整合,使学生时时受到经典熏陶。学校在音乐课中唱经典,在美术中画经典,在大课间体育出操时诵经典,使学生时刻浸润于经典之中。第三,开展大阅读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智慧。学校每周每班开设一节阅读课,并设立校园阅读区、教室图书角,举行“我爱我读”等读书系列活动。第四,亲子共读,增进感情。学校还倡导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增进亲子感情,创建和谐家庭。

开创社工服务项目,让学生在他力下随行化德。为拓宽德育渠道,学校挖掘社区资源,共同培养“陶育学子”。广州市石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中心设立在石牌东路,邻近学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社区资源,引进中心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让社工走进校园,为孩子提供多元服务,使陶育路孩子有了课余导师。社工站服务项目包括个案服务、小组活动、营会服务、义工服务、家庭教育等等。

其中,个案服务是针对学生在学业、情绪、人际关系、生活及家庭各方面遇到的困难而提供的个别化服务。小组工作主要针对共性需要和发展需求开展服务,如本年度在低年段开展“我成长,我快乐”品格教育成长小组,在中年段开展“沟通和聆听”人际关系小组,在高年段开展“学业发展与规划”小组。营会服务则主要利用周末、节假日,为学生提供各类有益身心的营务活动,如亲近大自然青少年活动营,亲子活动营等,通过体验,帮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及人际沟通,培养亲子感情等。义工服务则根据学校的主题教育以及学生、家长的需求设计主题,孩子们在社工及老师或家长协助下参与社区服务,学习关爱别人,服务社会,充实自己,培养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共建和谐、幸福社区。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陶育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630)

上一篇: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研究 下一篇:Jigsaw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