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非智力因素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时间:2022-06-29 02:34:45

关注非智力因素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在一线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非智力因素上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就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兴趣 动机 数学学习效率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接受并消化学习内容的心理基础,也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柱,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具有普遍的影响。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结合具体的实例,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进行培养。

一、引导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到:“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运用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发挥目标诱因的指引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

2.引疑求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解决问题的活动情境。把数学问题作为有效开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内在机制,通过一组相互联系、逐次加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使认识活动逐步深入,使学生不断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同化新知识,完成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使学生的兴趣、注意、记忆、思维凝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设置创新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轻松感。

二、从性格气质入手,磨练学生意志

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是实现学习意志行为的根本保证。首先,要有学习自觉性。学习自觉性使学生自觉、独立调节学习行为,完成既定或指定的学习任务。其次,要有自制力。学习自制力体现为能迫使自己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善于排除干扰学习的欲望、情感,战胜惰性,抵御诱惑。最重要的是要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具有克服学习障碍的精神品质,不怕挫折的坚韧性和持之以恒的耐心。磨练学生,使学生具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应指导学生明白学习目的,了解学习过程,注重改善和营造学习环境,适当安排学习进度、深度及难度。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对学习成就而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也不宜避免。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而言,学习成功的后果固然符合“需求—满足—价值”的原则,学习失败的经验也并非不具有积极意义。对某些人来说,“失败乃失败之源”,但对另一些人而言,确实“失败为成功之母”。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自主地预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正确指导学生预习,使他们由“去预习”变为“会预习”,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着重指导学生加强数学语言的翻译,数形互化能力的训练。尤其是重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如主要知识点是什么?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这样既可以提高预习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从讲课语言的生动有趣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入手,让学生集中精神听教师对每堂课提出的要求,对公式、法则、定理的引入和推理,对解题思想的分析,对解题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和课后小结。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指导学生有重点地去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传授记忆方法,如类比联想记忆,编成顺口溜记忆,借助图形,表格记忆。

4.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用教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总之,一个人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成绩的函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从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特征入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根据其自身在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自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差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