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慈善应营造慈善文化

时间:2022-06-28 08:51:11

发展慈善应营造慈善文化

据《新京报》6月13日报道,今年6月,山东威海全城掀起慈善捐赠的热潮。市委市政府发起“慈善月”活动,从市委书记到水电维修工,从集团公司到个体工商户,全都参与其中。短短十天,募捐现金近两千万元,企业认捐基金超过十亿。在这创纪录的募捐成绩背后。则是一双强大的政府推手在运作。该市以行政方式层层推进募捐行动,各单位募捐成绩被纳入绩效考核,一些官员更是把募捐当作“政治任务”逐级下达。

慈善是一个近十年来才出现的新生名词,但是对于慈善,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财富榜、慈善榜的排名在我国纷纷登场亮相。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慈善事业并不成熟,发展相对缓慢。中国慈善业与国外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数字是,2004年中国慈善机构获得的捐助总额,仅占当年GDP的0.05%,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2%,是中国的四十余倍。

值得深思的是,在我国慈善事业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对慈善的诠释有所曲解。所谓慈善,就是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是一种自由,而不是一种强制;慈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慈善不因人的贫富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人都可以行善。慈善是社会责任更是社会道德。然而,一旦慈善要靠行政压力或者法律约束,慈善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从而变成了一种伪慈善。

不可否认,慈善事业一旦迅速发展,它将对生活贫困的群众有极大的帮助。因为慈善已经成为除了市场分配、政府分配的第三次分配,而这种分配将惠及更多的弱者。或许威海市政府意识到了当地慈善事业发展缓慢,为了发展当地的慈善事业,帮助当地更多的弱者,实行了一次以行政手段绑架慈善事业的手段。在这次“慈善月”活动中,慈善事业收获颇丰,而这一切靠的就是政府的行政压力。该市以行政方式层层推进募捐行动,设定明码标价的捐款标准,各单位募捐成绩被纳入绩效考核,一些官员更是把募捐当作“政治任务”逐级下达。笔者担心,慈善一旦被当成行政任务,压力之下又有谁去思考慈善的真正含义呢?而明码标价的慈善能够真实标价慈善的真正价值吗?

我们迫切关注的是,威海市政府的行政推手真的能够促进当地慈善事业的发展吗?在短时间内,当地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募捐到很多钱,这对当地需要救助的人来说是件好事。然而一时的好事,对长远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在行政助推下,官员的政绩考核与慈善挂钩,慈善会变成一种政绩慈善。长远来说,这种慈善是被动的、消极的,而不是主动的、积极的,这对当地的慈善事业发展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能压缩当地的慈善空间。

过去,慈善事业是在政府全包全揽的体制下发展的,而威海市政府的行政推手强制干涉慈善事业更是倒退到过去一直延续的体制。这样的后果将使公民丧失参与慈善的主动性。慈善文化将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被扼杀。

由此看来,用行政手段助推慈善将阻碍当地盼慈善事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政府要想发展慈善事业更需做的是营造一种慈善文化。只有在遣种文化氛围之下,当地的居民才能够得到慈善道德的约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慈善事业上。

上一篇: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教育专家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