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时间:2022-06-28 07:34:28

1 目前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之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即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乐于动手、乐于动脑,在探究中感悟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探究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呈现,而且还作为一个目标向学生提出,在这里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其过程方法和能力,而且他们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将在此积极体现和养成.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只注重书本、利用满堂灌的方法来“传到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课外以及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因此,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等缺乏认识和感悟,从而觉得物理知识枯燥难学.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一个“讲者”,而应是一个听者,一个智慧的问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物理知识.以下将详细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2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方法及实践

常言道:“千言万语说不清楚,一看实验就分明”.对于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如果教师死板的讲授,定会将知识“讲”死了,如何才能活化这些知识,就必须借助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感悟物理事实.

案例分析一

教师在讲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就这样一句抽象的语言,学生很难留下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去理解后来要学的折射定律,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海市蜃楼等现象了.为此,我借助了这样一个“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现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之:用激光器照射盛有清水的烧杯,搅动清水时,屏幕上光点不动,然后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并仔细观察屏幕上光点的变动情况:

(1)在水中倒入少许蔗糖,稍微搅动水.

(2)不断搅拌直到蔗糖全部溶解至蔗糖水均匀.

(3)取盛有冷清水的烧杯,让光束通过在其中慢慢注入热水.

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也有了更具体形象的认识,这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感性基础.再如,在讲望远镜与显微镜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我们分别从望远镜的发展史讲起,拿来透镜让他们试验,体验发现的这个过程,学生接受起来自然而轻松,这比空洞的讲上十遍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用实验让学生来体会感悟一些物理事实,这样将大大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案例分析二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我先准备一段优美乐曲的录音磁带让学生去感受.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备带各种乐器、瓶子等,也可临时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东西来探究声音.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

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问题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有些同学开始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图1);

步骤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图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3),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实验,学生就能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做归纳与总结,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及理解.

3 小结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说明,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在感悟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去发现、感悟新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积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知,尽可能给学生多提供观察、思考、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而感悟.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让他们在感悟中渐渐地走进物理、喜欢物理,这是他们学好物理的内在动力.

上一篇: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前错误概念揭示和矫治 下一篇:激发学生兴趣,打造魅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