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比修辞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问题探究

时间:2022-06-28 03:36:37

【摘要】一、对比修辞理论概述 对比修辞概念最早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于1966年提出,用于描述英语作为外语的作文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作文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对比修辞可以定义为“...

基于对比修辞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问题探究

【摘要】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对比修辞主要通过对比母语与二语在修辞上存在的差异来探讨二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将对比修辞理论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够为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从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评价学生写作。

【关键词】对比修辞 大学生 英语写作

【Abstract】Writing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key skill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nage. As a brand-new field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contrastive rhetoric,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hetoric,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writing of ESL students. Contrastive rhetoric theory could help to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nd to evaluate the wri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differences.

【Key words】contrastive rhetoric;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对比修辞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新领域,主要通过对比母语与二语在修辞上存在的差异来探讨二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它使二语习得者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篇章模式、写作技巧和~语选择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它也为教师对二语习得者的习作进行评估提供了对比依据。大学英语教育强调听说读写综合发展,其中,写作是核心技能之一。现代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将对比修辞理论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够为分析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并从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评价写作。

一、对比修辞理论概述

对比修辞概念最早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于1966年提出,用于描述英语作为外语的作文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作文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对比修辞可以定义为“对两种语言在语言的选择及篇章结构方面存在的文化共性与差异的对比研究”。它通过对比分析,解释母语与二语在语言使用、篇章结构、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重视母语修辞方式对二语习得的干扰作用。这一理论对于二语学习,特别是二语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比修辞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

1.从全篇的布局结构来看。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英语为母语的人,其思维模式呈直线型。这种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论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反映在写作中,就是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段落的展开以演绎推理为主,各个句子都围绕并服务于段落的中心思想与中心思想形成有机的联系。而汉语的修辞模式呈螺旋型,其篇章结构往往是含蓄委婉的,文章并非开门见山,而是用大量的铺垫,迂回曲折地转入主题。在写作时,汉语母语者倾向于绕着主题讨论,从各种间接角度说明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在英语母语者看来,拐弯抹角甚至不明其意,缺乏英语本族语的味道。

现代大学生多写作议论文,其旨在使读者同意并支持文章所提出的论点、建议或政策,或劝说读者或改变主意、行为。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常有这样的问题:对于已给出的观点不置可否,模棱两可;或是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论述时却拐弯抹角,说服力大大减弱;还有就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论据、细节来支撑文章的论点,甚至写着写着离题,导致整篇文章缺乏统一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还是跟英汉思维模式不同有关。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写作英语作文时,通常都会不自觉地借鉴汉语写作的思维与方法,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无法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2.从段落的衔接过渡来看。英汉语言差异对写作的影响还体现在文章段落的开展上。从对比修辞的角度来说,英语的衔接是形合关系,而汉语是意合关系。前者在句子级别上是指句子成分由连接词连接在一起的句法关系,后者则是指句子成分通过并列、标点和语调在意义上连接而构成句子的句法关系。在超句子层次,形合关系是指句与句之间靠语篇连接词语来将句子连接成段落;而意合关系则靠语序和逻辑来维系句子间的联系。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段落连贯性差,衔接生硬,句子间仅有逗号连接,这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中有大量的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直接显现语句间结构的关系。比如,中文说:“太晚了,我不想去。”这两个分句不需要连接词。但同样这句话如果用英文讲,就不能只是说:“It’s late, I don’t want to go.”没有连接词,只用逗号来连接两个分句,而这往往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时会犯的错误。

语篇连贯性差的另一个表现是,由于缺少连接词和过渡性词语,导致文章充斥大量简单句,句式单一,让人感觉没有重点又很单调呆板。比如以下这段话:

Huang is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e is about two meters tall.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这些句子都没有语法错误,但不能算是好的作文,因为上下句没有自然的连接,句式也过于单一。如果用上一些连接词,且句式上稍作调整,会变得更加流畅。

Being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uang is about two meters tall.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because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在写作时学生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可能意识到需要用连接词,却不知道用什么连接词。原因是他们或理不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或积累太少,想不到用什么连接词合适。在写作时,会出现滥用并列连词“and”的情况。比如:“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and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这两个分句间存在的是转折关系:“虽然我在火车上一夜未眠,但我并不觉得累。”此时用并列连接词“and”来连接显然不合适,应当改为“Though 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3.从措辞和文风上看。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学生们常会出现以下这样的表达:“I very like…”, “There have…”, “good body”,等等。这都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即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如上文,这样的错误表达是因为学生从中文的角度,认为“我非常喜欢”就是I “very” like;“那儿有……”就是There “have”;body有身体的意思,所以“好身体”就是good “body”。而正确的表达应当是:“I like…very much”, “There is/are…”,“good health”。

从对比修辞的角度来说,出现“中式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往往受到汉语的影响,从而生成汉语式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有一定的英语积累,但单词量有限,记单词又常常只停留在中文字面意思,不了解词性、涵义、前后搭配,也不了解英汉词汇使用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时不自觉将汉语的运用习惯直接搬到英语中。

另一种情况是用词太过繁琐华丽,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英语文章较为简洁明了,而中国学生在写英文作文时,喜欢使用大量的典故或比喻性语言,并会把一些汉语有的习语、套话直接译为英文放在文章里。这样的写作表面看来似乎词汇丰富,实而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英文读者感觉“嗦”甚至不知所云。比如以下的例子:

光阴似箭: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这个短语用上了比喻,看来似乎很生动,但从英语表达的角度来看,用“How times flies!”就足够了。简洁且达意。

当然,在英文的诗歌、散文中也有许多丰富的修辞表达,但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极少会写到诸如诗歌、散文之类的文体,而议论文中并不需要充斥太多的修辞,否则反而会让论述变得主观,起不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三、结语

对比修辞理论在很多方面能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启发和帮助,为了让大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英语语言,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我们应该把对比修辞的理论应用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知道,写作不仅是一件学习如何用英文来写的事情,更是一个了解英语读者对写作的文化期望的过程。不同的文化对于写作有不同的期望,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意识到英汉两语对于写作期望的差异。通过英汉语言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克服倾向于使用母语文化中语篇模式和修辞风格的习惯,写出地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章。

参考文献:

[1]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1-20

[2]蔡慧萍,方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1-24.

[3]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4]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 (2):43-47.

[5]李宁.对比修辞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双重性[J].校园英语,2015(5):26-27.

[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7]马广惠.国外对比修辞研究36年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3 (3):3-6.

[8]彭珊珊.对比修辞理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07-110.

[9]彭云辉.以对比修辞为基础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金田(励志),2012(10):194.

[10]吴迪.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1 (19):105,118.

[11]熊一婷.浅析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9(6):52-54.

[12]杨玲.对比修辞研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5):139-142.

[13]杨艳兰.对比修辞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6):196-197.

[14]虞秋玲.英语对比修辞研究与英语作文教学[J].福建外语, 2001(2):33-37.

[15]张延君.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3(4): 32-35.

[17]张玉香.谈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校园英语,2014 (29):26-27.

【课题项目】201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创新研究课题”中的重点课题“基于大数据的高职学生英语写作评价模式探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课题编号:GZGZ5414-05);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校级课题“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写作评价模式研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课题编号:SZ201407B);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自贸区需求的福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编号:JAS141116)。

作者简介:

周文蕴(1985-),女,福建福州人,201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为福建商学院外语系专任教师,讲师职称。

池玫(1966-),女,福建仙游人,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与翻译实践研究,现为福建商学院外语系系主任,专任教师,教授职称。

上一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结合探... 下一篇: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