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悲情英雄:项羽

时间:2022-06-28 12:48:29

项羽战功赫赫,声名远扬,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在“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之时,“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给后人留下一段精彩而悲壮的传奇故事。项羽是个悲情英雄,他的悲剧结局都是由其性格使然。我们且从《鸿门宴》中分析其多方面的性格弱点:

一、他胸无城府,又有不忍之心

曹无伤背叛刘邦向他告密,使他获取了刘邦军事集团的绝密情报,这无异于为他的部队增添了千军万马。可他却在刘邦试探时,马上交出这个“叛徒”――“此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对于这样一位有功之臣,他不注重保护,而是直接把他暴露在敌人面前,以至于刘邦一回到自己的军营,立即诛杀了曹无伤。

“鸿门宴”原本是项羽君臣设计杀刘邦的一次宴会,可是在宴会之上,项羽对范增的多次提示毫无回应。范增让项庄以“军中无以为乐”为由,请求为宴会舞剑助兴,以便得时机“击沛公于坐”,项伯却擅自舞剑“翼蔽沛公”,项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宴会进行中,刘邦的参乘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按理说对樊哙擅闯会场之举应严加制止,可他不但未将樊哙逐出,反而先后赐“卮酒”“彘肩”,以欣赏的口气连呼“壮士”。面对樊哙指责项庄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他非但不怪罪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所有这些,都表现出他胸无城府,又有不忍之心的性格弱点。正是他的仁慈软弱以及缺乏原则性而错失了一次除去政敌的良好机会。

二、他缺乏远见,迂腐呆板

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消息便“大怒”,立刻就要发兵“击破沛公军”。可当项伯从中调停、刘邦卑词“谢罪”之后,他又取消了进攻计划,反而要热情地招待刘邦,把范增事先分析刘邦“志不在小”的野心抛在脑后。可见他原先下令要“击破沛公军”的目的显然不明确,他行事冲动,决策轻率,缺乏远见。当刘邦不辞而别,脱身独去时,他不仅未加深思和深究,而且也不采取补救措施,结果放虎归山,留下无穷后患。这些事件都暴露了他缺乏远见,迂腐呆板的性格弱点。

三、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自矜功伐

他出生在“世世为楚将”的楚国贵族家庭,其祖父项燕为楚国大将,自己也是“力能扛鼎”,后来他当上了反秦盟军的首领,但这些也在无形中造就了他妄自尊大的性格。从诛杀义帝开始,他就很少倾听周围的声音,对那些进逆耳之言者,稍不顺心即斩杀;他不能选贤举能,大量使用亲属,降低了军队效能。他重用的叔父项伯直接导致了他在鸿门政治斗争中的失利。而曾被他抛弃的具有经纬之才的军事大将,如韩信、陈平等却在刘邦手下得到重用,并且与刘邦君臣同心。鸿门宴上因不听范增所献之计,而错失杀刘邦的良机,这就是他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恶果。

他骄傲自大,自矜功伐,当他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便放弃了进攻计划,因为刘邦的做法又维护了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自矜功伐使项羽终于遭致失败,这是他悲剧形象的实质。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说“鸿门宴”的斗争虽然是刘、项斗争的开端,却已经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

在中国历史上向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成功者让后世景仰,而失败者则会为万夫所指,但项羽是一个例外,项羽最后虽败在了刘邦的手下,但他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大将军,只不过项羽因其性格的弱点自己打败了自己,是一位悲情英雄。

上一篇: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独字、独词类命题作文的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