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间阶级”理论及其意义

时间:2022-06-28 10:45:40

“新中间阶级”理论及其意义

[摘 要]马克思是研究“中间阶级”的先驱,他的理论应当是一切关于“中间阶级”理论研究的一个源头。可以说,自20世纪以来,所有关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演化和“中间阶级”的著作,几乎都是在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进行对话,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这些新中间阶级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波朗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的“新工人阶级”论和卡切蒂的新中间阶级论。

[关键词]波朗查斯;;卡切蒂;新中间阶级理论

[作者简介]汪浩鸿,嘉兴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硕士,浙江嘉兴314001

[中图分类号]D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3-0073-04

当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梅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发生了改变,其显著特征就是中间阶级、等级的出现,正如密利本德所说,在所有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都可以看出一个很大的并且正在增大的职业人群――律师、会计、中等董事、建筑师、技术人员、科学家、行政官员、医生、教师等――他们构成了“中等阶级”。由于中等阶级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如何指认这一阶级(阶层)在阶级结构中的地位是当代各种阶级理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些形形的阶级理论中,有两种最重要的理论趋向值得认真对待:一是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两极分化趋势的看法,认为当今的中间阶级仍有无产阶级化的趋势。这种观点虽然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内部的复杂,但没有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存在的社会现实,从而影响力有限。二是对原有的两极阶级结构模式进行修正,把中间阶级纳入阶级分类框架。由于这些中间阶级理论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把后来的中间阶级理论通称为“新中间阶级形态理论”。各种新中间阶级形态理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图象不变,把新生的中间阶级看作某种其他阶级的一个部分,如“新工人阶级论”和“新小资产阶级论”。二是把中间阶级就其自身的性质看作是一个完全区别于其他阶级的新阶级形态,或称为“专业一管理阶级”,或称“新阶级”、“新中间阶级”。由此使原先的资本主义阶级图象产生重大的变动,三是不把“中间阶级”看作一种实在的阶级,而是看作“阶级关系中的矛盾地位”的诸群体,在这些新中间阶级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波朗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的“新工人阶级”论、卡切蒂的新中间阶级论。

一、波朗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论

波朗查斯认为阶级的确定,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波朗查斯在《当代资本主义中的阶级》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阶级划分的观点。在波朗查斯看来,阶级是根据生产劳动这个标准来确定的,工人=雇佣劳动者,但是,雇佣劳动者≠工人,生产劳动者=雇佣劳动者,但是雇佣劳动者≠生产劳动者,这样,由于工人和生产劳动者都等于雇佣劳功者,所以,工人=生产劳动者。波朗查斯认为,生产劳动是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没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和没有物质产品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从而,波朗查斯给工人阶级划出了基本界限。被排除于工人阶级之外的“非生产劳动者”加上根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标准看不属于工人阶级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构成了波朗查斯的“新小资产阶级”。它的成员主要有:(1)工程师和技术员。(2)商业、广告、市场活动、财会、银行以及保险事业等领域的雇佣劳动者。由于这些人是在资本的流通领域,或者是在有助于剩余价值实现领域完成的劳动,都是非生产性劳动,他们都不生产剩余价值,因此都不能构成工人阶级(生产劳动者)的一部分。(3)从理发师到律师、医生、教师、国家机关的文职人员。这些人以劳务形式表现出来的劳动,都应该作为非生产劳动来考虑,因为这些劳动的产品和活动是作为使用价值直接被消费的,它们不是与资本,而是与税收或收入相交换的。因此。由这些劳务提供者组成的集团,甚至包括这些部门的雇佣劳动者在内,都不属于工人阶级。(4)科学研究人员。在波朗查斯看来,科学研究工作和情报生产是某种脱离直接物质生产者的活功,不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十分清楚地排除于生产劳动之外。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概念基本上是经济理论,它在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资本的积累和合理安排社会的经济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见,波朗查斯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是与马克思的观点有较大出入的。在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全部论述中,并没有任何地方说过可以用生产劳动来确定阶级的定义。马克思从来没有把物质生产劳动者同工人阶级完全等同。波朗查斯根据马克思的某些论断,用形式逻辑推导出工人:生产劳动者,这是不符合马克思论著的本意的。

波朗查斯认为,剩余价值仅仅是在生产实际商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物质商品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假设未免有些武断。诚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物质商品生产大都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也存在分离的情况。如果某些劳务的生产是为市场所需要,那就有可能在非物质生产中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马克思关于教育工厂和香肠工厂的著名对比就把这一点讲得非常确切:一个教员只有当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时,他才是生产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资本投入香肠工厂,而投入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马克思还举例说过,演员、作家、的活动只要能为老板赚钱,那也就是生产劳动。可见,马克思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概念是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波朗查斯严格地将剩余价值的生产限制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而得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雇佣劳动者不属于工人阶级的结论,这是同马克思的观点相违背的。

按照波朗查斯的生产劳动标准,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者才是工人。这个观点与马克思对商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分析相矛盾。波朗查斯既然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不少劳动既有生产性一面又有非生产性一面。可见,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是劳动活动的两个方面的反映,而不是两种阶级的反映。

波朗查斯把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包括到划分阶级的标准中去时,其阶级划分标准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和抨击。美国学者赖特批评波朗查斯在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标准的基础上把集团指定为阶级是任意武断的和矛盾的,因为并不是社会劳动分工中的一切立场都可以毫不含糊地指派给一个或另一个阶级的,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矛盾的阶级地位。法兰克・派宗认为,波朗查斯在划分阶级的定义中引入政治和意识形态标准,并没有收到使他以前的分析丰满起来的效果,而只有完全取代这些分析的效果。卡林尼柯斯认为,波朗查斯把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规定包括到阶级的定义中去,只有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失却在生产关系中的任何

寄托并从而抹煞马克思主义同韦伯社会学之间的任何原则界限,把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因素包括到阶级定义中去,却使波朗查斯在论述小资产阶级时得出了任意的和主观主义的结论。

波朗查斯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划分工人阶级和新小资产阶级的提法,在西方虽然得到了一些人的附和,但却引起了更多人的批评和非议。主要的反驳意见有:认为波朗查斯把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区别和阶级区别等量齐观的看法是错误的,马克思从未明确表示过生产劳动可以被用来作为确定阶级的标准,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目的,也并不是要为自己提供一个用来进行阶级分析的分类图式;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取决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概念并没有提供一种对剥削的恰当分析。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应当超过这个概念,具体分析资本主义剥削的复杂过程,把重点放在作为阶级形成的基础的剥削性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实际对抗上面。

二、的“新工人阶级”论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这也改变了工人阶级的本质。他认为,“新的工人阶级”是卷入到最发达的技术文明过程中的积极的人民阶层,他们表述它的异化并想象更高的发展形式。这些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受高度训练的工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它的先锋队,除此之外,新工人阶级还包括那些“生产生产条件”的工程师、研究单位的组织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罢工,揭示了“新工人阶级”具有的特征:一是它由每一企业中的人组织起来,没有行业上的区别和巨大的工会官僚层;二是和以前的工会系统的工人不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对整个企业感兴趣;三是它发动的罢工,不是全面的、总体的停止工作,而是经过仔细准备以后,在会使资本家大为破费的高度同步化过程的某个环节上进行罢工使之陷入瓦解;四是它和老工人阶级不同,不会被更高的物质好处所收买;五是它在文化上拒绝那些曾经得了蓝领工人的小资产阶级伦理。在看来,新工人阶级处在现代资本主义最复杂的机制的中心,它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快地认识到这个制度的固有矛盾。

三、卡切蒂的“新中间阶级”论

卡切蒂从生产关系标准来确定新中间阶级。就生产关系而论,新中间阶级是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存在的。随着垄断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发展,随着法律上和经济上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分离,资本的职能仅仅适合于那些实际占有生产资料的人,资本呈现出一种总体职能,这种职能再也不是集中在资本家阶级身上,而是分散在那些既在法律上、也在实际上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们身上。也就是说,总体资本的职能再也不仅是由资本家阶级而是由其他阶级来完成的,这个阶级就是“新中间阶级”。这个阶级的特点:一是无论在法律上还是经济上它都不占有生产资料;二是它既完成总体资本的职能,又完成总体工人的职能;三是它既是劳动者(生产性的或非生产性的)又是非劳动者;四是它既是剥削者(或压迫者)又是被剥削者(或被压迫者)。中间阶级是所有那些这样的生产承担者,无论他们是否占有生产资料,他们都既承担总体工人的职能,又承担资本的职能(单个人地或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非劳动者;他们可能或者是剥削者(压迫者),或者也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

卡切蒂还比较了新老中间阶级,他认为新老中间阶级是有显著区别的:首先,老中间阶级属于资本家阶级(因为它是法律的和实际的所有者),然而新中间阶级则不属于资本家阶级。其次,老中间阶级单个人完成资本的职能,正是单个资本家(至多有少数几个雇员协助)才是资本赖以实现其自我扩张的性质的承担者。而新中间阶级是作为一个总体来完成这种职能的,一方面,资本家和新中间阶级都执行这种资本的职能,另一方面,在新中间阶级内部,这种职能是由大量承担者来完成的。最后,从老中间阶级来看,资本的职能和剥削者(或压迫者)以及非劳动者因素的职能总是主要的,然而就新中间阶级来看却并非如此,因为它并不是生产资料的实际所有者。新中间阶级的特点之一是,总体资本的职能和总体工人的职能(它已不再局限于完成劳动过程的统一和协调工作)相结合形成的均衡状态是在变化的。实际上,在新中间阶级的某些部分里,总体工人的职能与总体资本的职能相比,是处于支配地位的,这种情况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个阶级和老中间阶级不同,它并不实际占有生产资料,然而却完成一部分资本的职能。新中间阶级甚至在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完成总体资本的职能,以及它在完成这种职能的同时还完成总体工人的职能,这个事实是我们认识该阶级的性质的一个基点。

卡切蒂认为,新中间阶级有以下特点:(1)他们在法律上和实际上都不占有生产资料。(2)他们既完成总体资本的职能,又完成总体工人的职能。(3)由于他们并不实际占有生产资料,所以总体资本的职能并非必然是主要职能,他们的主要作用可以是总体工人的职能。(4)当他们完成总体工人的职能时,他们或者是被剥削者,或者是经济上的被压迫者,当他们完成总体资本的职能时,他们或者是剥削者,或者是压迫者,然而,由于他们并不实际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即使在他们完成后一职能时,他们在经济上也还是被压迫者。(5)由于他们不是实际所有者,还由于因此而引起的他们的总体资本的职能并非必然是主要的,所以他们的主要作用并非必然是剥削者或压迫者的作用,(6)以上述观点为基础,他们的一部分处在资本一方,一部分处在劳动一方,这是他们职位中的固有矛盾。然而即使在他们处于资本一方的时候,他们也仍然既是剥削者(或压迫者)又是被压迫者。这是他们职位中所固有的更深一层矛盾的一个因素,

卡切蒂认为,新中间阶级在不同程度上以两种职能的不同的结合形式出现,既完成了总体工人的职能,又完成了资本的职能。这个“新中间阶级”严格地说来只是介于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一个“中间阶层”,从其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来看,应该属于工人阶级,因为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主要履行总体工人的职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复杂性。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中产阶级”理论并不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对立的结论相矛盾。在马克思看来,“中产阶级”只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相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关于“中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性质的论断确实有不太恰当的地方。但就此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过时了,显然过于片面。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除了对现实社会的科学揭示,还有一个重要的尺度就是历史尺度,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为基础的。这些新的中间阶级理论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出现的社会现实,从各种角度来把握这种社会变化,这

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就此把“中间阶级”当作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介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一个稳定的阶层,甚至把这个阶层当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的阶层,显然是一种误解。

四、结 论

如前所说,“新中间阶级”与马克思经典“中间阶级”理论有明显的区别,但我们还要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是明显的。马克思是研究“中间阶级”的先驱,他的理论应当是一切关于“中间阶级”理论研究的一个源头。可以说,自20世纪以来,所有关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演化和“中间阶级”的著作,几乎都是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进行对话,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在马克思以后,对于这个中间等级由于采用的划分标准不同,因而出现了多种中间阶级结构理论,有学者认为,近几十年,新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最重要的理论修正是有关中产阶级的各种论述,因而新马克思主义取向的分层研究大多是围绕着中产阶级这一主题而展开。在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内部,对于当代社会的中产阶级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并形成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构成当前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第3卷中关于经理阶层的论述中。马克思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推进,导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由于银行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出现。私人资本开始逐步“公有化”,即出现了社会资本取,代私人资本的趋势。这些新因素不仅导致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出现了经理阶层和白领阶层,而且也极大地缓和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这一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新兴的经理阶层既与传统的“蓝领”工人相区别,又与资本所有者相区别,而且他们的人数和规模在不断膨胀。马克思说:与信用事业一起发展的股份企业,一般地说也有一种趋势,就是使这种管理劳动作为一种职能越来越同自有资本或借人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因为执行职能的资本家同资本的单纯所有者即货币资本家相对立,并且随着信用的发展,这种货币资本本身取得了一种社会的性质,集中于银行,并且由银行贷出而不再是由它的直接所有者贷出;另一方面,又因为那些不能在任何名义下,即不能用借贷也不能用别的方式占有资本的单纯的经理,执行着一切应由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自己担任的现实职能,所以,留下来的只有管理人员,资本家则作为多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马克思在谈到经理阶层的个人收入情况时说:商业经理和产业经理的管理工资,在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中,都是完全同企业主收入分开的。这种监督工资或管理工资会随着一个人数众多的产业经理和商业经济阶级的形成,越来越具有确定的水平和确定的市场价格。马克思对经理阶层的重要性和社会地位与传统工人阶级不同的“阶级”差异性有明确的认识。马克思说: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不是产业资本家,而是产业经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看来,“中间阶级”只不过是高级的工人,其中一部分人有科学知识,一部分人有手艺,他们不属于工厂工人的范围。而只是同工厂工人聚集在一起,结合为统一的“总体工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直接同作为资本的货币交换,并且还直接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可见,没有生产资料,受资本家雇佣和统治,但又较一般工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技能和文化知识以及社会地位的“中间阶级”,不管他们的收入有多高,社会声望有多高,从阶级属性上来说,都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他们的存在和壮大,是脑体差别和阶级差别逐渐缩小的标志,是生产力巨大发展的结果。结合上面“新中间阶级”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新中间阶级”理论与经典马克思阶级理论旨趣的明显差异。

上一篇:建设诚信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下一篇:应对外来物种入侵应优先构建公众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