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三系杂交早稻中2优547选育报告

时间:2022-06-28 10:27:11

高产优质三系杂交早稻中2优547选育报告

摘要 介绍早籼杂交水稻新品种中2优54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早籼稻;杂交稻;中2优547;选育;制种

中图分类号 S5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58-01

湖北省是水稻生产大省,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双季稻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为一直以来早稻(特别是三系杂交早稻)米质很难取得突破,早稻可以高产,但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因此,选育生育期适宜、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制种风险小的三系早杂新组合成为水稻育种的首选目标。

中2A具有播始历期短、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米质优、茎秆较粗壮等优点。用中2A配组的杂交组合米质较优,穗大粒多,产量高。R547叶片挺直,叶色浓绿,生长势较旺,穗大花粉量大,米质优,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这2个亲本配组可以获得生育期适宜、产量高、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的三系新组合。

1 选育经过

中2优547 系黄冈市农科院用早籼型三系不育系中2A与优质早籼恢复系R547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母本中2A为中国水稻所引进,父本R547是黄冈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优质早稻恢复系,系从先恢207中选择变异株后经系谱法多年多代选育而成(所配早稻组合中9优547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2010002)。

2007年底在海南引进中2A后开始配组R547,2008年春季在黄冈早稻株系鉴定中该组合表现优势较强,2009年参加黄冈正季早稻品比,同时进行小组合制种,201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续试,2012年通过生产试验。

2 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2009年参加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早稻品比,平均产量7 434 kg/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5%。201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 079.25 kg/hm2,比对照增产6.46%,达显著水平,居该组首位,7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100%。2011年平均产量7 338.75 kg/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5.6%,增产极显著,产量居第3位。10个试点中,8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点次占80%。

2.2 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1)形态特征。中2优547株高92.3 cm,有效穗282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9.6粒,每穗实粒数111.7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5.37 g。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一般,剑叶中长、挺直,茎秆较壮,谷粒长形,稃尖无色。

中2A株型适中,叶片挺直,分蘖力中等,稃尖无色,柱头外露率高,完全败育,外观品质优。R547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叶片宽长,叶色浓绿,着力均匀,穗层整齐,谷粒长型,稃尖无色,外观品质优。

(2)熟期适宜。中2优547在湖北省做早稻种植可以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6月中下旬始穗,7月中下旬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17 d,与对照两优287相当。

(3)品质优。2010年经省区试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0.0%,垩白粒率29%,垩白度3.1%,直链淀粉含量15.0%,胶稠度74 mm,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而对照品种未达标。2011年经省区试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1.8%,垩白率14%,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3.1%,胶稠度81 mm,长宽比3.1。

(4)抗性。中感白叶枯病(5级),高感稻瘟病(9级),稻瘟病综合指数6.8。

(5)制种安全且产量高。恢复系R547分蘖中等,穗大粒多,花粉饱满,花粉量足。不育系中2A遗传基础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对九二较敏感,有利于高产制种。在天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制种一般单产可达2 250 kg/hm2左右。

3 适合种植的区域

中2优547适合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

4 栽培技术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湖北作早稻种植一般安排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薄膜覆盖育秧,播种量225 kg/hm2左右,旱育秧播种量300 kg/hm2左右,稀播匀播[1]。

4.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根据中2优547的分蘖力和株型特性,一般宜采用13.3 cm×20.0 cm的栽植规格,插足120万~150万株/hm2基本苗,有效穗达270万穗/hm2左右[2-3]。

4.3 田间管理

采用“足底、早追、后补”的施肥原则,有条件的地方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重视配方施肥和穗肥施用。采用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湿润灌浆、干田割谷的水分管理方法。

4.4 综合防治病虫害

苗期和生长期前期应以防治稻蓟马为主,生长期后期应注重螟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的防治。

5 制种技术

(1)合理安排播期,确保良好的授粉环境。黄冈市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26.1~28.2 ℃,相对湿度70%左右,出现3 d连续阴雨天气的概率较小,此时段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颖花授粉、杂交种子结实,是一年中最佳的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时期[4]。因此,为夺取制种优质高产目标,父母本的抽穗扬花期以安排在此时段较为适宜。根据观察记载,第l期父本6月21日播种,8月20日始穗,母本6月27日播种,8月20日始穗,第2期父本6月26日播种,8月25日始穗,实现花期父本包母本。

(2)合理安排行比,插足基本苗。父母本行比按2∶18,父本株行距20 cm×20 cm,母本距父本20 cm,母本株行距13.3 cm×16.5 cm。与母本厢向垂直间隔4 m左右设置1个走道,便于农事操作与赶粉。

(3)加强花期预测与调节,确保花期相遇。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要密切注意对父母本都剥查,发现父母本花期不遇要及时调节。

(4)科学喷施九二,及时赶粉提高异交率。在稻穗开始破口时对父母本进行割叶,瘦田轻割,肥田重割。在母本达始穗标准时(10%抽穗)可以开始喷施九二,连续3 d用量300 g/hm2左右,3次喷施按3∶7∶10的比例进行。

(5)注意防治病虫害。苗期注重稻蓟马的防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注重螟虫的防治,在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盛花期喷施克黑净2次防治稻粒黑粉病。

(6)严格去杂,及时收割。要从苗期开始去杂保纯,重点在抽穗扬花期去杂。收割母本前,应先割去父本。母本要做到及时收割,8~9成熟时就要收割。及时晾晒,单收、单脱、单晒、单贮。统一精选除杂,确保种子质量。

6 参考文献

[1] 马晓东,蔡后銮,徐旭增.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

[2] 刘文炳,郑旋,张建新,等.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选育初报[J].中国稻米,2003(4):16-18.

[3] 刘文炳,郑旋,张建新,等.“三系”光身杂交稻不育系光香A的选育与利用[J].垦殖与稻作,2004(1):6-9.

[4] 梁世胡,李传国,吴东辉,等.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0(5):17-19.

上一篇:东港市水稻量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总结 下一篇:特色蔬菜楤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