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新造林地宁前胡套种技术

时间:2022-10-03 07:22:22

宁国市新造林地宁前胡套种技术

摘要 从立地条件选择、整地、播种、育苗、林间管理、灌溉排水、摘蕾、留种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宁国市新造林地宁前胡套种技术,以为当地林农发展周期性较长的林业经济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 宁前胡;新造林地;套种技术;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09-01

近年来,随着世行项目、退耕还林配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宁国市林业资源的面积和蓄积量正稳步实现“双增长”。该市近年来每年平均新造林2 000 hm2,山核桃、毛竹等一批经济效益高的树种正成为当地林农的造林首选。然而,这些树种从造林开始到产生经济效益,少则五六年,多则10年以上,为了实现以短养长的目的,该市林农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经济效益高又兼顾生态效益的林下经济,宁前胡成了当地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首选。宁前胡性微寒,味苦、辛,有疏风清热、止咳祛痰之功效。宁国市所产宁前胡主要为白花前胡,个大,皮黑,条长,内黄,香味浓,有效成分含量极高[1],是宁国市地道大宗药材之一。

宁国市宁前胡主要集中分布在万家、中溪、霞西、甲路、胡乐、仙霞、云梯等乡镇,以基地示范种植和农户集中连片种植为主。以宁国市万家乡为例,该乡为山核桃主产区,全乡林业用地面积1.19万hm2,林地1.13万hm2(其中经济林山核桃逾4 666.67 hm2,近年来新造未成林面积逾1 333.33 hm2)。全乡共有4个行政村,2010年宁前胡种植面积逾106.67 hm2,涉及400余户,产值达到440万元(其中达到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有12户);2011年种植面积增加到308.93 hm2,涉及农户1 000余户。其中,每年的成本投入包括种子(头一年购买、后期自产)3万元、山场租赁(6.67 hm2)租金每年1 000元、除草(从5—8月计算)1.08万元、肥料7 200元、挖工1.4万元,共计6.3万元。产量(6.67 hm2)共计22.5 t,参照近3年的平均标准(活草15元/kg),如市场价格稳定情况下,预计纯利润将达到41 175元/hm2。

由此可见,新造林地林间套种宁前胡,可保证造林初期(1~5年)管理费用的支出;同时每年的垦复,既对新造林进行了抚育,又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或抑制杂草及其他小灌木的生长,为新造林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生长条件,真正达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的。

1 立地条件选择

由于宁前胡性喜温和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灌溉水源无污染、近3年内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缓坡地作为新造林地。

2 整地

冬前可对地块进行全垦手工除草,进行土壤深翻,以减少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危害。并基施腐熟饼肥或复合肥450~750 kg/hm2,适当抽沟排水,并防止水土流失。

3 播种

播种分为冬播(12月上旬)和春播(2月上旬至清明节期间)2种,播种量15 kg/hm2。播前用温水浸种24~30 h,然后采用水选法取出饱满种子,均匀撒于畦面,用扫帚轻轻扫平,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2]。

4 育苗

播种后40~50 d即可长出0.5 cm长的幼根,90 d幼根可达7~10 cm,此时开始封冻,可在畦面上覆盖腐殖质土或腐熟的厩肥或栏草(厚3~5 cm)保温,并浇1次越冬水,有利于宁前胡安全出苗;第2年开春解冻后,揭去覆盖物,促进幼苗出土[3]。

5 林间管理

萌芽出土和幼苗生长期要经常除草(人工拔除或采用果尔除草剂化除)、松土保墒,雨后初晴要及时中耕松土防止表土板结。3—5月施稀薄粪水或腐熟的饼肥2~3次,促进幼苗的生长。为增加根茎产量,一般在8月初至10月施用复合肥2次左右。

6 灌溉排水

宁前胡耐旱怕涝,自然雨水即可满足对水分的需求,不需要专门进行灌溉;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以防积水时间过长导致烂根。

7 摘蕾

为了促进宁前胡根部生长,提高产量,对一至二年生不留种的植株在出苗早期(4月上旬)进行打顶,以防形成花芽(公前胡)。

8 留种

留种母树应选择移栽1~2年、无病虫害、籽粒饱满的植株,10月下旬至12月开始采种,选择表面呈紫褐色的双悬果采摘。贮藏地最好选择室内阴凉潮湿处,使种子在果壳内成熟;当年未播种完的种子,可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以备第2年使用。种子贮藏时要经常翻动,以避免堆积发热烧坏[4]。

9 收获

在11—12月宁前胡停止生长,挖取根蔸,除去泥土及地上部分,晒干或低温烘干,一般山场活草产量可以达到3 375 kg/hm2左右。

10 参考文献

[1] 向继仁.宁前胡的道地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7(7):54-56.

[2] 田振华.白花前胡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J].种子,2011,30(2):92-93.

[3] 向继仁.宁前胡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4):18-20.

[4] 程国红.白花前胡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100-101.

上一篇:银杏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吉林西部野生药用植物种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