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等

时间:2022-06-28 08:24:30

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等

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

白述明

[中图分类号]R7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06-01

[关键词] 阑尾炎癌;临床特征;外科治疗

阑尾类癌常表现为急性的阑尾炎症状,由于缺乏特异的检查方法和手段,术前诊断率极低,1992年8月~2002年2月,我院收治阑尾类癌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6~65岁,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9例,慢性阑尾炎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例,肠梗阻1例,右侧卵囊肿1例,均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1.2 手术方法:阑尾切除术27例,其中1例术中见阑尾炎坏死穿孔,另有2例因妇科手术或剖腹探查术中偶然发现阑尾尖端有较硬肿块,于是同时切除阑尾,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阑尾尖端26例,中段2例,根部2例;直径

1.3 结果与随访:住院时间7―18d,均痊愈出院,除3例失访外,余27例随访2~13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86.8%,其中2例死于其他疾病,最长1例已生存至今。

2 讨论

阑尾类癌在临床上少见,大多在术后阑尾病检或剖腹探查时发现,阑尾类癌瘤体常1~2cm,术前很难触及腹部肿块,且极少有类癌综合征表现,B超、CT等辅助检查对诊断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极低,本组术前无一例确诊。阑尾标本中类癌检出率为0.4%~1.4%,症状不典型和发病率低是术前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

阑尾类癌外科治疗的关键是术中作出准确判断,类癌瘤体不大,大多位于阑尾尖端,少数在根部,术中须仔细探查,若发现阑尾有肿物,质地较硬,切面呈灰黄色或系膜有肿大淋巴结,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后阑尾标本常规行病理检查。

阑尾类癌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癌,应手术治疗,关键是选择术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程度综合考虑,其中肿瘤大小是预测侵袭性的最可靠指标和决定术式的最主要因素。肿瘸直径>10m时,阑尾系膜浸润是比肿瘤大小更有价值的指标,术中应仔细检查阑尾系膜和有否多发灶或并存其他肿瘤,阑尾类癌转移发生率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但淋巴结肝转移罕见;对瘤体直径1~2cm患者,手术范围意见不一致,可根据病变浸润程度和患者年龄而定。年轻患者倾向于广泛手术,年老患者应趋向保守,没有证据表明右半结肠切除能改善症状生存率。笔者对于术式的选择,直径2cm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直径1~2cm,年老体弱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年轻患者若阑尾系膜受浸润,则行阑尾切除术加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在抗感染基础上加强营养、化疗。

腹股沟疝手术中副损伤的防治

李洪江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06-02

[关键词]腹股沟疝;手术;副损伤

腹股沟疝修补术虽是常见的下腹部“小手术”,但术中也可发生一些副损伤,由于多数无生命威胁,一般不太引起重视,然而有个别甚至发生医患纠纷,诉讼于法律者。有关该手术的副损伤,文献屡有报道,实践中也屡有所闻。为此,笔者就其中主要几种加以概述。

1 神经损伤

支配腹股沟区的神经有三支:①髂腹下神经:从腹外侧穿过腹内斜肌,经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走向外环,支配下腹部皮肤感觉:②髂腹股沟神经:从髂前上棘穿过腹内斜肌在腹外斜肌腱膜下进入腹股沟区,与精索并行穿出外环,支配根部、同侧阴囊及大腿上方的皮肤感觉;③生殖股神经:在该区分成两小支,一支从内环经腹股沟管入阴囊,支配提睾肌运动,另一支经腹股淘韧带深面走向股动脉外侧,支配股三角区的感觉。实际上该三神经的小分支纤维互相连接。因此手术过程中不论牵拉、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内外环和修补加强时,都有可能无意或无奈损及此神经,尤其小分支纤维。

损伤后的症状:在切口下、内方的小三角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皮肤感觉异常、麻木或疼痛,多数是暂时性的,日后逐渐消失,个别可持久。有人认为尚不能肯定该症状是神经受损所致,有的可能是腹肌紧缩、肌腱炎性变化或耻骨骨膜炎所致。如已形成神经瘤则均有疼痛感且不易自愈。如伤及生殖股神经则疼痛偏向耻骨结节,同时逐渐丧失同侧的悬吊功能和提睾反射,股支损伤且有股伸肌麻痹现象。

历来强调神经损伤重在预防,除熟悉正常解剖位置外,还应注意异常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或不损伤。整个手术过程、各个操作环节都要警惕,尤其复发疝、巨大疝或采用补片修补时,如术中发现神经主干已缝合或已切断,应立即予以松解或行神经部分切除、两断端神经妥善结扎。术后出现症状可试用理疗、局部封闭疗法,个别可考虑L1、L2神经旁阻滞,等待一段时期症状不减轻者,建议早日行手术探查,切除受损或缝住的神经或已形成的神经瘤,一般预后较好。

2 精索和损伤

均不多见,容易疏忽。在剥离疝囊、游离精索和重建内、外环尤其切除阴囊内巨大疝囊时都可引起精索血液循环障碍、动脉缺血或静脉供血不良、血栓形成,以至阴囊、水肿,进一步发展为缺血性炎,有的萎缩。

该损伤的防治经验不多,注意下列几点可能有帮助:①剥离精索务必极其细致,即使微小侧支亦应尽量保护。有介绍远离耻骨结节分离侧支损伤机会少。②即使需要同时切除精索囊肿,也不宜将从阴囊内拉出,动脉仅1mm,极易受损伤。③远端疝囊一般不予剥脱,滑动疝的处理更要慎重。④重建的疝环不宜过紧,以通过食指尖为准。⑤复发疝术中应避免再剥离精索,可采用前壁修补法,补片加强。⑥对于巨大、复发疝,术前应与病人讲明要切除同侧为妥。⑦早期发现损伤,可试用抗生素、激素治疗,但效果不确切。

3 输精管横断伤

剥离精索或疝囊时很容易伤及输精管。一侧输精管横断,只要对侧是正常的,一般不影响其功能,但病人并不理解,除非术前已讲清楚。术中发现输精管已切断,必须及时吻合,将断面整修光滑,用5-0-6-0合成缝线,最好在显微镜下作间断端端吻合,输精管管腔内也可放置细钢线作支架,另戳孔穿出,数天后拔除。大多数该横断伤可以修补成功,术后功能可恢复约50%。

4 内脏损伤

4.1 膀胱损伤:比较常见,大多在剥离疝囊尤其巨大直疝时发生。滑动疝囊的一部分侧壁常是膀胱,老年人松弛膨胀的膀胱,小儿疝术前未排尿等也经常是膀胱损伤的诱因。伤后有尿液外溢即可确诊,应随即行两层缝合修补,并留置导尿管,一般预后良好。如术中未发现,以后发生尿外渗、腹膜炎甚至休克,则必须急症处理,修补同时作膀胱造口或留置导尿,不及时治疗,预后难测。术前病人应常规排尿,剥离时谨慎从事,遇到“囊壁”肥厚、充血、饱满时,勿急于切开,应试行穿刺以除外膀胱,可避免损伤。

4.2 肠管损伤:高位结扎疝囊颈及嵌顿疝还纳过程中和对滑动疝认识不足,都可造成肠管损伤。下列各点有助防治:①疝囊荷包缝合时要在直视下进行,不宜提起疝囊,应从外壁作贯穿缝扎。②嵌顿疝切开疝囊后,暂不松解疝囊颈,先握住疝内肠管,再作松解,避免嵌顿过的肠管突然回纳腹腔,如已滑入,务必寻找或另作切口探查,找到该段肠管,判断有无受损、活力如何,不能有侥幸想法。如已损伤,必要时应作修补或果断作肠切除,如系乙状结肠,个别应作暂时性近端肠管造瘘。

4.3 输尿管损伤:此损伤罕见。对于两侧巨大斜疝或滑动疝,有时输尿管一并突入,分离时未确认也可误伤或切除一部分,不及时发现则后果严重。术中发现切断时,尽量用细线作端端吻合,并置管于管腔内,一端入膀胱、一端到肾盂,术后数天在膀胱镜下取除。如断端靠近膀胱,建议用植入法,有条件者请专科医生处理为妥。

5 血管损伤

术者如操作认真,熟悉解剖,一般不会发生。结扎疝颈、缩紧内环时先用手指摸清或认清了腹壁下动脉,推开后再作缝合;修补前后壁应在直视下,掌握股血管部位,平行而不是垂直方向进针,一般都可避免血管损伤。如已损伤应修补或结扎止血,必要时扩大切口妥善处理。有报告血管损伤引起腹壁大血肿、穿破股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者,应引以为戒。

上一篇:如何防止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一篇: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