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8 08:23:45

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成长和灵魂的感召,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是永恒的职业,教师素质永远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博学睿智、自信从容、机智幽默、激情洋溢永远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有效的教学包括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呢?

一、有效目标

挖掘新教材要紧扣新课标,体现整个教材体系的要求,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地位,搞清拓展领域。做好学生成长能力设计,明确指示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形成的目标要求,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及现实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倡导“自主研究文本、发现问题――广泛占有材料、感悟提升――集体研讨、回归文本”的教材挖掘模式。

二、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化零为整。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想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理解不透。此时,有效的讲解或点拨诱导就成为必要。如果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

四、有效点评

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点评是课堂画龙点睛的关键环节,集中精力,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分析。善于借鉴他人或老师的点评,对点评中新生成的疑点难点要善于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点评、拓展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五、有效反思

每一个学生都要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梳理所学内容,总结学习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明确自己下一步的改进措施等。

总之,有效课堂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法,不断努力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教学效果,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着力挖掘学生潜质,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马强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给每一位数学教师所提出的必须面对的,而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手和脑,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获得并掌握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结合数学实验教材的特点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野鸡、兔子共49只,100条腿地下走,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学生一看到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马上调动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在以前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问题的基础上很快得到答案,这时教师进一步设疑,问学生们想不想知道另外一种解法。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然想知道另外一种解法。逸时教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新课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传统的常规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讲给学生。实际是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牵着学生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思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手脑并用很快得到结论。答案相同,方法不同。有的是测量得到的;有的是按对角线折叠。旋转得到的;有的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的。同学们各显神通,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这样比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效果好得多。

三、通过多角度训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大胆实践,不拘一格。通过一题多解等,问题的答案往往也不拘泥于某一定向结论,而是帮助学生积极地寻求多元化答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能力,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树立求异创新观念,力求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其创造意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为学生今后人生的发明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在新课程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