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英随笔 第7期

时间:2022-06-28 06:26:33

边关文化VS公元1200年左右

中国的人类学同行一直都想知道:我们与西方人类学有什么差距?

从中国的边关文化到英国的约克古镇,从春风不度玉门关到英国春天的广阔牧场,从国人对西方化、汉化的态度,到对英式牧场围栏的看法,我们采用更多的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此次我们的英国之行,希望能给你一些新的感受和的答案。

短短几天的英国之旅已经结束了,留下来的是除了一些难忘的精美照片,还有我对中国人类学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照过去还是现在

——英国与中国的人类学存在多大差距

中国的人类学同行一直都想知道:我们与西方人类学有什么差距?此次英国之行给了我部分的答案。

最近,我在整理2009年在中国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的有关论文时发现,很多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者所调查和研究的依然是西方古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内容,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乡土的村落社会、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礼仪等,对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如食品安全、经济社会转型、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市场化程度、产权明晰问题等众多方面都关注较少。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7届世界大会将于2013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大会筹委会主席曼彻斯特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翰·格勒希尔(John Gledhill)在向全世界人类学者发出邀请时讲到:“尽管曼彻斯特是与工业革命紧密相连的城市,但是,如今曼彻斯特已经开始再次思考自己作为后工业化的城市。当代人类学需要再次定位自己的学科内容,以适应快速变迁的世界,我们的会议主题为:‘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Evolving Humanity, Emerging Worlds)’”。

在访问英伦期间,我们感受到了英国人类学家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2011年4月5日,我们到萨塞克斯大学全球化研究学院,拜访了英国及英联邦社会人类学家联合会主席James Fairhead教授。James Fairhead主席谈到,目前,英国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两个主要特点是:对现代科技革新的研究较多、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关注较多。2011年4月6日,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Daniel Reborts对我们谈到:一些人类学家不愿意跟政府合作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力图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人类学家应该正视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

在工业化时代,经典的人类学民族学以探讨和还原过去的传统经济社会为主要任务,但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类学民族学应该如何谋求生存和发展之道呢?从英国人类学同行身上,我们感觉到,他们与时俱进的步伐似乎比我们快一些和大一些。

约克古镇

——对西方化、汉化的感想

很多中国人在参观了浙江、江苏和安徽等一些地方的古镇之后,都爱高谈阔论,或说古镇风貌保留不好,或说古镇缺乏传统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

2011年4月6日,我们到英国著名的古镇——约克进行了考察。在约克古城区,依然保留有比较完整的古城墙、古桥、古教堂、古街道、老民居、老集贸市场等。与此同时,我们在约克古镇也看到了大量外来的美式快餐店——麦当劳、肯德基、赛百味,以及意大利饭馆等,还有不少新式商店——婚纱摄影店、现代时装店、房屋中介门脸,而且有不少纪念品店销售的不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在约克镇表面的古老下,我们也感到了其遭受不少的外来文化冲击。

由此,我们认识到:第一,保持一个古镇不受外界因素的入侵,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做不到;在英国,也做不到。第二,英国虽然是西方国家,也会遭受其他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各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别,也会相互影响。

在中国,我们经常担心:中国文化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做少数民族研究时,我们感觉到,很多学者担心少数民族文化将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冲击。约克古镇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也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不但会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汉族文化也同样不但会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还会受到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民族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一种没有吸纳其他文化能力的民族文化应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英国牧场的围栏

——拆掉还是保留

最近一些年,我曾在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的一些牧区做过调研。当地干部和牧民普遍反映:还是以前的游牧好。他们分析道:1980年代之后,当地政府参考汉族农区分田到户的做法,在牧区也采用分牧场到各家各户的政策,于是,出现了一片一片带着围栏的牧场,不但不利于游牧,而且造成了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他们的结论是:应该把牧场的围栏统统拆掉,恢复原来的游牧方式。国内绝大多数研究草场和牧区的学者都赞同当地干部和牧民这种观点。这是一种客观分析还是主观臆断呢?

2011年4月,我们在英国从伦敦坐东线火车到爱丁堡,又从爱丁堡乘西线火车经曼彻斯特、伯明翰回到伦敦。来回的一路上,我们看到在铁路的两边满山遍野都是碧绿的牧场。英国根本不像一个经历了工业化的国家,好像还处于畜牧经济阶段。我们所见的每一片绿草肥美的牧场都带有(木制的、铁制的、土垒的)各式围栏。

如果把英国牧场的围栏都拆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科斯因1937年发表《厂商的性质》一文和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一文,创立了产权理论(或称“科斯定理”),指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不是由于市场缺陷而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所致。哈丁1968年关于“公地悲剧”的研究最能说明这一点。通俗来说,在英国,有了围栏,才能让每一家牧民更清楚自己的草场范围,更有利于牧民保护自己牧场的生态环境。同理可推,在中国,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不是因牧场围栏造成的,而是别的原因(比如,牧民还不适应从游牧向固定牧场的转变、草场使用和管理不当、自家牲畜数量太多等)。

思考

从英国的约克古镇到广阔的牧场,从国人对西方化、汉化的态度到对牧场围栏的看法,我们采用更多的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更多的是客观分析还是主观臆断呢?

在当下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着道德与同情心缺失的情况下,很多人类学者都急于对少数民族同胞和弱势群体出售道德和同情心,以充满道德与同情心的言论自我标榜、自我麻醉,而且似乎言辞越极端越正确,人类学界的道德与同情心抒发形成了一种“多数人的暴力”氛围:人类学者只有抚慰少数民族同胞和弱势群体的义务,反之,就是“叫兽”、“垃圾”、“坏人”。人们根本不关心你说了什么、说的多在理,人们需要的是你的“立场”、“同情心”。这种表面上的“民族性”和“道德高尚”,并不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以牺牲个人的自主判断为代价的,人们并不清楚语言暴力与行为暴力之间的界线在哪里。

中国人类学界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解何时会变得有更多的客观分析、更多的价值判断呢?

上一篇:天坛幻想录 下一篇:苦的感悟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