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际贸易商品包装问题

时间:2022-06-28 05:15:08

新时代国际贸易商品包装问题

众所周知,在国际贸易中,一般而言,商品的内在品质是首要的,包装属于外在形式,是次要的,但是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特别是国际贸易中,这种情况却起了很大的变化。包装不仅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且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品质完好和数量完整,其商业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仅仅通过商品的品质和价格来争取国际市场已经不可能,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的包装,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但是,商品究竟应该如何包装才能做到适销、适度、合理、合法,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商品销路的因素。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根据时代的要求,商品包装必须满足以下几点的要求,才能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

一、科学性、牢固性

对于商品来说,包装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完好和数量完整。如果包装做不到这点,也就失去了其包装的意义,再美观华丽的包装都不能称为“包装”。因此,出口商应当根据商品不同的流通过程对商品进行包装,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至于损坏。针对运输过程,商品本身的性质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陆运包装和海运包装的不同;煤炭钢铁包装和食品包装的不同,等等。所以包装需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例如,在清朝的时候,我国向欧洲出口瓷器,对于瓷器这样的易碎品,我们采取使用木箱、草纸或稻草等来保护瓷器不会在漫长的海运过程中被损坏,但是无论怎样精心的包装,货物抵达的时候总是有很大一部分破碎,裂纹,以至于遭到外商的索赔。后来,一位聪明的出口商为了保护瓷器不在海运的颠簸中破碎,在原来包装的基础上向包装瓷器的稻草中撒了大量的黄豆,然后洒水。在潮湿的环境中,黄豆很快发芽并挤满了瓷器之间的所有空隙,将瓷器牢牢的捆绑住,货物在到达的时候几乎没有破碎的,避免了我们出口瓷器的尴尬境况。由此可见,虽然黄豆本不是包装瓷器的材料,但是在保护瓷器完好的目的中扮演了绝对重要的角色,因此证明了包装应当具备的科学性和牢固性。在科技已经很发达的今天,当然我们不用再在瓷器中撒黄豆来避免破碎,但是这个事实正恰当的说明了包装保护商品完好的第一使命。无论在任何时代,包装都应当首先满足这个条件,再论其他。

二、美观性、适销性、适度性

所谓美观性,即包装的画面、结构。装潢设计要别具一格,富有感染力,以吸引顾客,以新颖美观促进销路扩大和售价提高。包装仅仅满足保护商品的品质完好和数量完整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已经远远不够了。例如,在一次国际酒的展览会上,我国的茅台酒虽然品质优良,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是用中国传统的泥瓦坛装的,外表不美观,因此无人问津。代表商情急之下,故意打破一坛上好的酒,醇香的气味飘满整个展厅,才吸引了众多订货商前来询问。在如今的国际市场上,我们曾经信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信条已经不适用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商品的质量优良,同时也要求其外表时尚美观,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包装也是品质的体现。一些质量优良,高档次的名牌产品,其包装也相当精美。我们不能让一流的商品穿上二流的外衣而按三流的价格出售。

三、国际性、区域性

用于国际贸易的商品要出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包装也必须符合当地的法律和习惯。因此,必须及时了解国外对包装的有关规定,不少国家对于包装作了很多规定,凡包装不符合其规定的均不准进口或进口后亦不准投入市场销售。如加拿大规定包装上的文字说明要用英、法两种文字书写;希腊规定商品包装上要希腊文写明商、进口公司、生产国别和重量、数量;科威特规定各种食品包装上都应用阿拉伯文写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此外,还有些国家对包装材料的含铅、含砷量都有规定,因此在向国外出口商品时应注意不同国家的这些有关规定。

同时,商品的包装装潢设计要考虑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于图案和色彩的不同爱好和禁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销往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因而对这方面的情况就应有更多的了解。例如,我国以红色为大吉大利,而西欧国家的人民则视红色为凶兆;我国人民历来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清洁高雅,而在日本对荷花则无人问津。此外,有些国家对数字也有忌讳,如英国对13忌用,日本对4忌用,因此有的国家对日出口餐具和玻璃器皿时从原先的4件一包改为5件一包。因此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和文化习惯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的芳草牙膏就曾经因为对英文不够熟悉,而将“芳草”的品牌在国外命名为“Fang(英文是尖牙、犬齿的意思)”,而闹了个大笑话,牙膏因此也根本毫无销路。所以,包装要具备国际性和地区性,这也是不容忽略的问题。

四、合法性、环保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包装业如今已经排在世界前十大行业之列,全球包装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已达6000~700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左右。但是伴随着各类包装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产生的包装废弃物以及包装材料和包装生产过程的污染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要求改变当前现状的绿色包装也就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产品包装的全生命周期内,既能满足包装的功能要求,同时又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能够回收和再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装物质。这项运动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

1978年后,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为发展绿色经济,首倡在国际贸易中逐步推行产品包装的“绿色标志”,以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包装工业。1986年以后,欧盟一些国家又相继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等有关绿色法规,严格禁止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入境。1991年欧盟了《包装/包装废弃物指令》。1994年12月欧盟又针对进口产品包装的环境与发展的要求,了有关包装及包装废物管理的《包装指南》第94/62/EC号指令,指示成员国按要求实施法令。从1998年1月1日起只有符合各项主要规定的包装商品方可在欧盟市场上销售。1996年1月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推出了“ISO14001环境体系”、“ISO14014环境标志”、“ISO14026寿命期评估”等等系列国际标准,对绿色经济,规范包装做出了规定。

由此可见,包装要转向环保性、合法性,已经不仅仅是顺应国际潮流的问题了。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包装,不仅对环境带来危害,而且根本无法进入发达国家乃至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包装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已经不是商品的附属物了,它要符合科学性、牢固性、美观性、适销性、国际性、区域性以及合法性和环保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包装,为优质商品的销售起到积极作用。

上一篇:日美汽车贸易争端解决措施启示 下一篇:企业隐性知识挖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