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音乐大赛力图重振昔日雄风

时间:2022-06-28 03:59:34

柴科夫斯基音乐大赛力图重振昔日雄风

环球博览

第13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延迟了一年之后,终于如期在莫斯科举行,赛会组织者期望借助在评委中增加国外知名音乐界人士,来重新获得大赛在上世纪90年代失去的声誉。美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格蕾丝・邦布里就是赛会组织者从海外邀请的评委之一。

创于1958年的这项国际赛事,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年轻的音乐才子们展示才华的最佳舞台。然而,最近几届赛事频频出现的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使得该比赛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打折扣。一位英国的乐评人就2002年令世人失望的比赛结果评论说:“在柴科夫斯基比赛中获奖曾经是在国际音乐界畅行无阻的通行证。但如今比赛吸引的已不再是真正杰出的选手。”

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他在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出人意料地夺得钢琴比赛一等奖。回到美国后的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随后,他大红大紫,享誉世界音乐舞台。在克莱本之后的每一届钢琴演奏金奖得主,几乎都是赫赫有名的演奏大师,例如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约翰・莱尔、皮特・多诺霍伊和巴利・道格拉斯等人,以及格里高利・索科洛夫、安德烈・加夫里洛夫和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等等。

在众多小提琴头奖获得者中,维克多・特列季亚科夫、吉东・克雷默尔和维多莉亚・穆洛娃等人更是享誉乐坛,蜚声国际。在大提琴比赛选手中,有美国大提琴家纳坦尼尔・罗森,他在1978年的比赛中获胜。

该赛事的声乐比赛,要求参赛选手表演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所以对于俄国语言和歌唱风格的掌握,就成为来自于俄国境内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以及斯拉夫国家选手们的强项。

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声誉是在1990年举办第9届时,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正值前苏联面临前途未卜的混乱局面,赛会组织者也似乎无能为力;参赛选手们对于比赛日程、居住接待和食物多有抱怨。彼时彼地的经历,再加上外界人们对当时莫斯科生活状况普遍持有的不良印象,无疑加重了参赛选手们的顾虑,使得许多具有潜力的优秀选手不愿贸然报名参赛。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影响到参赛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后几届赛会明显偏向于俄国参赛选手等状况,界内颇有说辞。加之,近年来世界各地其他重要的音乐大赛数量不断增加,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在人们心中等地位也不再显得像以往那么至关重要。

第13届比赛原本应在去年夏天举行,由于赛事的大本营――莫斯科音乐院面临封闭维修,被推迟了一年。最后,维修工作被推迟,音乐院仍照常开放。大赛组委会作出决定,从2007年6月开始,仍是4年一届。这一决定符合了许多人的愿望,因为这样赛会就错开了刚好也是4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比赛,再也不会与这一广受欢迎的比赛项目在世人面前争宠。

经过改组的第13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似乎具有了新的活力,并承诺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重振昔日的声威。评委班底较之前几年拥有更高比例的外籍成员,看上去似乎更具权威性。曾有传言说,较2002年相比,本届比赛的参赛选手已不再是主要来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除了比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庆典,在莫斯科音乐院举办的每一届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的所有场次,都对公众开放。

■宫海燕译自《纽约时报》

上一篇:瓦格纳音乐节 掌门之争悬疑未决 下一篇:音乐戏剧《培尔·金特》首现上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