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绵阳第一站:江油窦团山江油窦团山蜀山秘境中的仙源道乡

时间:2022-06-28 03:43:16

在苍茫九州的山水之中,高山流水俯仰皆是,绵阳的富乐之国中更不乏伟岸的高山,然而,高不过数百米的窦团山依然得以坐拥蜀中名山的美誉,皆因其形态独特而钟灵毓秀,因诗仙李白的悄然经过而平添几许诗意,窦子明羽化飞仙的传说更让它成为了蜀山秘境中的仙源道乡。

通天道:绝壁上的访仙之路

窦团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最早叫做“猿门山”,因在南北朝以前,山上猿猴较多,加之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山上就有和尚建立了寺庙,猿猴被赶走,当地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圆形粮屯为“圌”,在这一时期称为“豆圌山”。唐朝时期,彰明县(今江油彰明镇)有个叫窦子明的县主簿,觉得圌山清幽奇险,好似人间仙境,便弃官隐居于此,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于是,后人便将豆圌山冠以“窦”姓,名“窦团山”,李白在访道时,曾题诗“题窦团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窦团山山颠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颇有点儿小华山的意思。

从窦团山牌坊开始,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石梯嵌于浓密的绿树之间——通天道,它俊俏潇洒,直指云端。

位于山腰的前寨门,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江油乡绅欧某为躲避清军和李永和、蓝朝鼎义军之间的战争而建,窦团山上似乎布满这样离世而居者的足迹。整个寨门由条石砌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气势雄壮。现存寨门两米多高,门额横书“福地仙关”,似乎踏过这道门,就踏入了满目苍翠之中。

穿过寨门,沿着蜿蜒曲折的“九倒拐”条石小路漫步而上,悬崖边,插满了弯香。据说,自南宋开始,这里就开始有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传统庙会,每到农历三月三那天,便有许多人在崖边插香,并把香撑得像弓一样,密密麻麻连缀成线或片,以期盼免除腰痛之苦。

再往上,路右边的绝壁上刻有“云岩剖石”四个遒劲古朴的大字,因为此处常年云雾缭绕,故称云岩;剖石是清代窦团山云岩寺第四代主持的法名,因开山修路,建庙有功,其徒孙为纪念他曾塑法像于此。现存的“云岩”二字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西人段莹书写;而“剖石”二字则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赵晋书写。转身向山下望去,悠悠的山谷和涪江冲积而成的江彰平原田野平畴,广袤肥沃,风光如画,人间美景如此,又何须成仙呢?

云岩寺:释道同山,道法自然

云岩寺,古号云岩观,始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间,它位于窦团山中部山脊之上,坐北朝南,背依三座顶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临崖负山,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文化与建筑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虽然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但其中融道家中仙学和佛家禅意一体的美妙氛围却是蜀地山水的典型气质。

道教原本包罗万象,方术、仙道与养生并行,其中养生之法流传最广,而方术和仙道却难以证实或传承,不过,即使道家人苦苦追寻的羽化飞仙之术,只见传闻,从未有人见其真,它依然是中国人道家修行的终极梦想之一,人们相信在密林中,在接近天空的地方会有九重天的存在。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有座为纪念窦团山的开山鼻祖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的飞仙亭,该亭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985年重建,重檐歇山仿清式建筑。窦子明弃官隐居于圌山之上,苦行悟道,终成正果,于“剖石”顶得道飞天,从此圌山便有了窦姓。据说李白也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云岩寺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依次为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宸经楼及东西配殿、客厅、禅堂等,形成了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风格。由宸经楼附近侧门处,经南岳殿上峰顶,有东岳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共同组成蔚为大观的云岩寺古建筑群,一如其他道教寺庙一样,里面供奉着各路不同神仙。整座寺群沿山脊而上,颇有仙山灵寺的味道。

窦团山的“五绝”之一道教的飞天藏就位于大雄殿前西侧,殿分二间,上下两层檐下施玉作斗拱,上檐下有清光绪年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

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南宋淳熙八年(1180年)建,元代至正时重修,“明季兵火,惟此独存”。上下共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藏高12米,宽8米,由名贵楠木穿梁斗拱建成,浑身上下无一颗铁钉,如此宠然大物,历经千年,仍可转动。事实上,转动飞天藏帝皇为保江山安稳所为,在这蜀中偏僻之地,又是哪位帝皇在此修建如此巨大的飞天藏轮,这至今是个未解之谜。

也许,我们不必过分追究为何一座寺庙中佛教和道教的同时存在,毕竟修行的归宿和目的远没有修行本身来得重要。

绝顶飞渡:不是仙人是凡间绝活

如果说那些白日飞仙的传说和诗仙李白的足迹都早已消失在窦团山林间的清风之中,那么绝顶飞渡这一凡人创造的奇迹则依然高悬在峰林之顶。窦团山山顶的三座石峰,好似鼎足朝天,高约70余米,相距约30米,仅一峰有险路可上,其它两峰四面峭壁似刀砍斧劈,无路可通。三座石峰之间只有铁索桥相连,构造极为简单,仅用两根铁链固定于峰顶的铁桩上,一根粗而扁平,用以踩足,宽不足20公分;另一根较细,可做扶手。铁索桥悬于百丈深谷之上,山风劲吹,左右摇晃,哗哗作响,更添惊险。即使能在钢丝上作种种特技表演的杂技演员到此也要望而生畏,故桥头有题词:“飞仙可渡”。现实中的飞仙是一位名叫杨海平的花甲老人,不管观众如何紧张,他始终在两条铁索上翻飞自如,身轻如燕。这个铁索桥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能够走过这个铁索桥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在杨海平13岁的时候,偶然拜了窦团山云岩寺常聪法师为师,苦练走铁索本领,一练就是好几年,终于能够轻松自如的走过铁索。老先生道骨仙风,我们仿佛真的在这方静谧山林中找到了凡间的谪仙人。

上一篇:寻美绵阳第三站:虎牙大峡谷“绵阳香格里拉”的... 下一篇:寻美绵阳第二站:七曲山天下第九名山的仙风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