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28 01:06:38

发挥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体内在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能力。而小组合作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合理安排,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成员间的搭配均衡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作用的发挥效果。要使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先精心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为了便于操作,我一般都是安排前后两桌的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选择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选择对工作认真负责,记录速度快的学生担任。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动手操作、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小组成员中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二、营造氛围,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沟通,缺乏合作意识,学生的主体个性没有发挥出来。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积极探索,共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为学生在学习中合作交流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使他们领略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才会萌发合作的动机,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并在学习中互助、互补、互相促进。

如平时训练学生心算、口算时,除了由老师统一出示口算题让学生抢答之外,我还常常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类似的练习。由小组长组织,四人中轮流出题让其他三个人抢答。这样从简单的训练做起,学生中人人都有机会参与,且人人都能参与。既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养成学生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开放课堂,拓展小组探究的领域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适时地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题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积极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去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个性,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某校有187人要乘车外出春游一天,可供租的车有两种:一种车可乘30人,租金是每辆每天800元;另一种车可乘16人,租金是每辆每天500元。设计三种以上的租车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算。”像这样的问题虽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学生毕竞很少(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一下子也说不出哪一种租车方案最合算。学生对这样的题型感到比较陌生。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开展讨论,并参与到其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如下租车方案:

第一种方案:全部租大车,要7辆大车,租金是800×7=5600(元)

第二种方案:全部租小车,要12辆小车,租金是500×12=6000(元)

第三种方案:租6辆大车和1辆小车,租金是800×6+500×1=5300(元)

通过比较以上三种方案,学生容易得出第三种租车方案最合算,这样问题得于解决。

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与熟练的过程,而更注重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强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上一篇:关于朗读促进中学英语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