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巴楚农村改革发展全局

时间:2022-06-27 10:36:0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巴楚农村改革发展全局

“三农”问题是中央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大家再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先介绍巴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再谈巴楚县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巴楚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一、巴楚县农村发展的新成就

1.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努力克服60年不遇的干旱缺水矛盾,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壮大林果、畜牧、粮食和“三高”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夯实农民持续增收的物质基础。粮食面积扩大到52万亩,较去年增收14万亩,总产和面积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种植布局进一步优化,膜下滴灌面积已扩大到了25万亩,发挥了巨大的节水增效作用。不断创新“三高”农业种植模式,种植规模、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有了进一步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521”精品林果业工程加快推进,以红枣、核桃、杏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已扩大到80.8万亩,总体上步入了由规模扩张向管理增效转变的新阶段。畜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2009年年末牲畜存栏达到70.28万头,增长4.7%;家禽养殖1100万只,出栏940万只。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转移层次和效益,转移5.6万人次,其中本县棉纺企业安排无业青年1670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水平。

2.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巴楚县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棉纺织、油脂加工、矿产开发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保增长、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巴楚县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抓企业生产调度入手,建立和实行工作例会、情况通报、现场办公、督查督办、考核评比等工作机制,切实在项目开发、信息咨询、资金协调、物资供应、用工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做到减速不停产、减产不减员,确保了企业正常运转。工业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止跌回升,完成工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7.15%;工业用电量7129万度,增长25.56%。我们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客商的沟通联系,搞好全方位协调服务,客商投资我县的信心不减、力度不减,全年完成竣工投产项目11个,到位资金6.55亿元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皮棉、农资等大宗商品交易量增长75%以上。叶尔羌国际大巴扎、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已成为巴楚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战略,全力实施好国家、自治区重大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和三产服务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城乡公共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是巴楚县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29.3%,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3倍,其中:社会投资完成11.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7.7%;国家、自治区项目投资完成5.5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4.6%,社会资本投入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和商贸流通等领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4.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年来,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75亿元,占总支出的64%。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支出分别增长192.11%、22.68%、29.88%和202.46%。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财政支持教育事业资金2.897亿元,新建了县城“三语”幼儿圆和21所乡、村级幼儿园,完成了所有农村校园的硬化、绿化和5.04万平方米的校舍加工改造,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双语”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财政支持文化事业资金2378万元,完成了县文化艺术中心三馆五中心的布展陈列和设施配套,新建了七个乡镇文化站,配备了五个乡镇文化站的内部设备,改造、增设了所有居民点的“大喇叭”。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资金1.1亿元,启动了县人民医院二期、12乡镇卫生院和154个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条件。继续对城乡贫困群体“参合”、“参保”实行财政补贴,为6.5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5304.56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和“三项政策”,“两证”家庭领证率达到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13.01以内,抓紧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年落实各项惠农资金补贴9363万元,争取农田水利、农村道路、节水灌溉、安全饮水、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间接惠农资金9778万元,协调保险公司一次性理陪农民 棉花风灾损失600万元。十大重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投入2495万元实施城乡饮水一体化工程,有效改善了21.5万人的用水条件;投入6500万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开工1685套,竣工1200套,110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搬入廉租房。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力度,有2028户8720人摆脱了贫困,14698户、4159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705户、14554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8.17%的人口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1.在发展方略上,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在工作布局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在发展阶段上,做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4.在政策措施上,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举措。

三、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

1.进一步深入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商业服务业为纽带,形成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保证农村的稳定和谐。

上一篇:利用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企业财务实力 下一篇:基于服务外包的医疗知识共享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