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草鱼养殖技术

时间:2022-06-27 10:05:26

无公害草鱼养殖技术

摘要 从产地环境及池塘处理、鱼种的来源及放养、饵料的投喂、渔药的使用、池塘水质的控制、成鱼的适时捕获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草鱼养殖技术,以期指导健康、优质、无公害草鱼的生产。

关键词 草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1产地环境及池塘处理

生产无公害草鱼应有专门的养殖基地,并具备一定的规模,基地周围无污染源。基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池塘面积以0.3~1hm2为宜,东西向,长宽比5∶3,水深可保持2m左右,池坡比1∶2.5,池埂不渗漏,进排水方便。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持淤泥10~l5cm。冬季干池曝晒后,在放鱼种前10d注水10~15cm,用生石灰2 250kg/hm2彻底消毒,经2~3d后注水,对注入池塘的水源及施入的粪肥须经消毒入池,以防病菌等随水肥入池,造成池塘的二次污染。

2鱼种的来源及放养

养殖无公害成鱼必须选用健康活泼的优质鱼种,繁育鱼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有资质的国家认定的原良种场,鱼种经无公害培育而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具备本品种优良性状。鱼种入池前经消毒处理,可选用二氧化氮(20~40mg/L,5~10min),食盐(1%~3%,5~20min)、硫酸铜(8mg/L,15~30min)、高锰酸钾(10~200mg/L,15~30min)等药物浸泡消毒。根据生产要求,按80∶20放养模式投放鱼种,即主养鱼(草鱼)占80%,配养鱼(鲢、鳙、鲤、鲫鱼等)占20%。另外可配养少量青虾等优质品种,以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及残饵,提高养殖效益。

3饵料投喂的要求

草鱼在自然水域主要取食水草,在池塘的无公害养殖中,宜采用配合颗粒饵料,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加工草鱼颗粒料,应加入一定量的优质草粉,既可降低饵料成本,又能满足草鱼对纤维素等的特殊需求,促进草鱼生长。用于加工的原料,不能有霉变现象,添加药物、矿物质、微生物等应参照相关标准,不得乱加滥用添加剂,尤其不得添加禁用的抗生素。搭配投喂的水旱草,应柔嫩、新鲜、适口。饼粕类及其他植物子实类饵料,要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并经粉碎、浸泡、煮熟等方式处理后,制成草鱼便于取食、易于消化的饵料。投喂饵料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还要通过观察天气、水体情况及鱼的吃食量,确定合理的投喂量。

4关于渔药的使用

渔药如使用不当,极易在鱼体内残留,造成鱼的质量不合格,因此要慎重使用:

(1)使用的渔药不得对水域环境有破坏。

(2)不得使用“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渔药。

(3)提倡使用“三小”(毒性小、用量小、副作用小)渔药。

(4)正确诊断,对症下药,防止滥用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延长使用药时间。

(5)鱼上市前,严格遵循休药期的规定。

(6)使用泼洒药物应准确计算水体,充分溶解药物,全池泼洒均匀。

(7)拌饵药物应充分拌匀,粘合度高,均匀投喂。

(8)严禁将抗生素类直接泼洒到水域中。

另外还要正确掌握施药时间、用药方式,池塘用药后及时跟踪观察,对不同的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池塘水质的控制

在无公害生产中,水质控制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环节,保持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是生产无公害草鱼的重要要求。养殖草鱼的水质指标为:pH值7~8.5,水温20~28°C,透明度30~40cm,溶解氧5mL/L以上。NH3-N、H2S等控制在不足以影响鱼的正常生长范围内,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密度适宜,种类能被鱼摄食,水质保持清新、嫩爽,水域生态呈良性循环。控制水质的措施有:

(1)每20d施用生石灰1次,每次225kg/hm2,可改善底质,提高pH值,消除有害物质。

(2)视水体透明度、水温等情况,每月施用1次EM液、利生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使水体中的有益菌种占优势。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前后15d内,不得使用杀菌剂。

(3)适时增氧,可使用增氧机,亦可用增氧剂,适时增氧有利于促进鱼的生长,防止浮头,抑制厌氧菌繁衍,控制H2S 、NH3-N等的产生。

(4)高温季节,水质易变老化,及时更换部分池水,对改良水体环境,促进鱼的生长有益处,高温时可每周换水1~2次,每次30~50mL,应注意对水源的消毒与过滤,以免有害生物及病菌带入池内。

6适时捕获成鱼

根据放养的种类及规格,到养殖中后期应及时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合理调节池塘载鱼量,使水域生物总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鱼的品质和池塘养鱼的综合效益。入冬后,应干池捕获,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种并塘越冬,空出的池塘经冬季冻晒,清淤除害后,以备来年再用于生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网箱养殖沟鲶技术 下一篇: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