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鲫鱼池塘养殖技术

时间:2022-08-28 03:22:43

无公害鲫鱼池塘养殖技术

摘要:从产地环境、苗种质量、日常管理、饲料使用和病害防治等环节介绍了无公害鲫鱼养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无公害;鲫鱼;养殖技术

无公害鲫鱼养殖需要从鲫鱼的产地环境、苗种质量、日常管理、饲料使用和病害防治等环节按标准操作,严格做好养殖水域安全、苗种安全、鱼用饲料安全、鱼药安全使用等环节关键控制点控制工作,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无公害产品。

1产地环境

1.1产地要求

1.1.1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

1.1.2养殖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1.1.3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无异色异臭,属自然结构。底质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总汞≤0.20mg/kg;镉≤0.50mg/kg;铜≤30mg/kg;锌≤150mg/kg;铅≤50mg/kg;铬≤50mg/kg;砷≤20mg/kg;滴滴涕≤0.02mg/kg;六六六≤0.50mg/kg。

1.2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色呈现豆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25~35cm之间。池塘水质必须达到或符合的主要化学因子指标: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0~30mg/L、总氮为0.50~4.50mg/L、总磷为0.05~0.55mg/L、有效磷大于0.015 mg/L、溶解氧大于4mg/L、酸碱度(pH)为7~9、盐度为0.50~4‰;池塘水质符合的主要生物因子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0~100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5~25mg/L。

1.3池塘条件

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以2 000~14 000m2为宜。池塘水深3~5月份为1.50~2m,6~9月份为2~3m。池塘底部应保持清洁平整,淤泥厚度不超过0.20m为宜。每2 000~3 000m2水面配3KW的增氧机1台。并且池塘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饲料台设置在池塘上风处。

2苗种质量

2.1鱼种来源

一是来源于自繁自育的鱼种。二是来源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三是来源于天然水域捕捞的鱼种。

2.2质量要求

外观: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可数指标: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1%,规格整齐。

检疫合格:不带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3鱼种放养

3.1放养前的准备

3.1.1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工作一般在鲫鱼苗种入池前15 d左右进行。用生石灰200~250mg/L或漂白粉20 mg/L带水清池。

3.1.2整修与注水清除过多淤泥、杂物,维修池坡、排水口,加固堤埂。整修清塘后的鱼塘要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3.1.3施基肥以鲫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应少施或不施肥。放鱼前一日,将少量试水鱼放入池内网箱中经12~24 h,观察鱼的动态,待池水毒性消失后才可放鱼。

3.2鱼种放养

3.2.1放养密度一般的放养密度为:每亩放40~60g的大规格鲫鱼种1 500~2 000尾,20~60g的鲢鱼、鳙鱼150~200尾,也可放50~100g的团头鲂100尾。

3.2.2放养时间水温在10 ℃以上时放养鲫鱼鱼种,驯食成功后再放其他搭配放的鱼种。秋放,宜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进行,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上旬进行。

3.2.3鱼种消毒鱼种在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食盐2%~4%浸浴5min,或高锰酸钾20mg/L(20 ℃)浸浴20~30min,或用聚维酮碘(1%有效碘)30 mg/L浸浴5min。

4日常管理

4.1饲料及投喂

4.1.1依照“四定原则”投喂饲料,但日投饲量应视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等酌情增减。

定时根据投喂次数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投喂时间的相对稳定。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鲫鱼鱼种放养后,应先在饲料台周围投喂,然后逐渐缩小范围,引导鱼到食料场摄食。

定质饲料不得霉烂变质,应按鲫鱼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质量要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规定。加工渔用饲料所用的原料应符合各类原料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受潮、发霉、生虫、腐败变质及受石油、农药、有害金属等污染的原料。饲料中使用的促生长剂、维生素、氨基酸、脱壳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或防腐剂等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的药物(如乙烯雌酚、喹乙醇)作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生长的目的。购买饲料应从获得有关部门认证的无公害鲫鱼饲料,最好是带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饲料。

定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鱼摄食情况合理调节投饲量及投喂次数。水温低于18 ℃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3%,日投喂2次。水温18 ℃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喂2~4次。

4.1.2饲料要求鲫鱼的成鱼养殖,以人工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饲料直径2~3mm为宜,最大不超过3.50mm。人工颗粒饲料的参考配方1为:鱼粉15%、豆饼50%、麦麸20%、米糠15%、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参考配方2为:鱼粉15%、豆饼35%、麦麸25%、玉米粉15%、米糠10%、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

4.2水质管理

4.2.1调节pH值鲫鱼成鱼养殖要经常关注池塘水质的变化,池水既需保持一定的肥度,也不宜过肥,要求透明度在30cm左右。如透明度降到20cm左右,水呈乌黑色,表明水质已经趋于恶化,则要及时加注新水。在养殖过程中可适当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当池水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20~30g/m2,使之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4.2.2注入新水随着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每半月1次,高温季节每周1次,每次注水量为提高水位15cm~30cm。饲养期间出现水质老化,应换水,排出总水量30%,再注新水至原水位。

4.2.3适时增氧养殖池应配备增氧机械,每0.30~0.50公顷水面配备2~3kw增氧机1台,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1次,每次2~3h,高温季节每次3~4h。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4.2.4清除杂物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防止病原菌的滋生。

4.3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对鱼种的来源、放养情况、投喂情况、防病治病用药情况和清塘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

总之, 在整个成鱼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单养还是混养,池塘日常管理都是一项经常性、多方面、细致性的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专人巡塘,每天早晨巡塘1次,观察鱼水色、水质和鱼群动态;下午巡塘1次,检查鱼摄食及鱼病等情况,并根据天气决定加水或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

5鱼病防治

5.1鱼病的预防

鲫鱼的发病,很多情况是养殖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侵袭所致。因此要采取综合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

一般措施为:①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用2%~4%的食盐水浸浴5min,或20mg/L(20 ℃)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min;②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水使用1~2g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1次;③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g大蒜头或0.47g大蒜素,同时加入适量食盐,连续7d;④巡塘时,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⑤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浴5min,或20 mg/L(20 ℃)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min,或30mg/L的聚维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min;⑥5~10月份,每隔半月用250g漂白粉对水溶化,泼洒在食场及其周围,连续泼洒3d;⑦在拉网锻炼、起捕、筛选运输鱼种及食用鱼轮捕过程中应操作细致,防止鱼体受伤。

5.2渔药的使用

治疗鱼病使用的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尽量使用生物渔药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药。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没有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五氯酚钠、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酮等禁用渔药。

严格执行成鱼上市休药制度,成鱼上市前30d停止使用内服药,上市前10d停止使用外用药。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2001及《农业行业标准》NY/T 5293-2004.

上一篇:大葱制种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发展努力提高我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