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措施诠释

时间:2022-06-27 08:56:16

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措施诠释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患者的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理安全与医疗纠纷已成为当前密切关注的问题。医疗护理安全成为医院发展重中之重[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就可引发病人不满和投诉,造成医疗纠纷。一旦引起纠纷,就可能对医院的发展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满足病人被尊重的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2]。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安全

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护理是一项繁重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希望脱离护理岗位,以逃避辛苦的夜班,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导致发生护患纠纷,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1.2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管理是指对护理技术工作和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活动过程。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1.3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1.4患者行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变化,与对疾病的认知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配合及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偏听偏信江湖游医,以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而拒绝服从治疗,并出现不遵医行为,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

1.5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在护理过程中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病人家属有时也会成为影响护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不配合,这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护理是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2加强护理安全性的措施

2.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现行的国家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51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明确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2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改变目前紧张的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服务。从医院角度讲,改善服务,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到医院治疗。从社会效益讲,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可以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护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处理问题能力

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监护技术和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每一位护士每年都必须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护士。据有关报道:新护士在工作中的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占68.35%,新护士必须在基础理论及各项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再上岗,这样可以降低差错率,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4改善医疗环境

病人患病之后,暂时地丧失了控制生理良好状态的能力,同时被迫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他人决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会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改善医疗环境,减少不利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关心病人,让患者在医院里有种家的感觉,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病,有利于疾病的冶愈。

2.5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医德则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护理专业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是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良好的医德、医风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发展的保障,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4]。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而且要增进健康。一般病人对护士言行都很注意,如果护士在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工作中谈论与病情无关的话题,无意中会加大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担心护士的护理质量和能力。所以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护理理念来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应具有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技能。

3小结

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需要护士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护理的环节上,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路.新时期护理安全相关性探索[J].现代护理,2005,11(15):1205-1206.

[2]朱喜凤,崔健明.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35.

[3]潘绍山,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9-350.

[4]高月平,林连兴.医疗护理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道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2):115-117.

上一篇:加快收入均匀的个人税收改革研究 下一篇:经济审计模式建立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