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后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2-06-27 08:41:01

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后病人的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科学的翻身卧位、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合理的膳食指导、适宜的功能锻炼、具体的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参考Arnoldi法行疗效评定,86例患者随访优良率88.37%。结论: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后的护理,对术后病人康复不失为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 重建腰椎 椎管减压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0年以来选择性采用“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30例,其中随访12个月以上86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男89例,女41例,年龄35~58岁,平均47.6岁。病史4.5~12年,均有腿部神经损伤症状、体征及间歇跛行。75例为L4~5、L5~S1二个节段椎管狭窄伴二个间隙的椎间盘突出;10例为L5~S1,一个节段椎管狭窄伴一个间隙的椎间盘突出;1例病史12年L3~S1椎管狭窄伴三个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并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马尾神经受损。

手术要点:硬膜外麻醉后俯卧位,腰后正中切口。自棘上韧带两侧切开腰背筋膜,保留1.0cm宽的棘上韧带及腰背筋膜的完整。自棘突根部上方0.5cm自下而上的剪断棘突,切断下端连接并向上掀起,盐水纱布包裹保护,从而保留了全部棘上韧带、部分棘间韧带和棘突,视病情行双侧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咬除中央和侧方黄韧带,咬除内聚的上关节突扩大神经根管,咬除内陷的棘突根部,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多节段减压时,注意保留椎板中央部分。

86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参考Arnoldi法行疗效评定。①优:间歇性跛行、腰痛和放射性腰痛消失,下肢肌力正常,半年内恢复原工作;②良:术前症状消失,劳累后腰痛但不影响工作;③进步:术后仍腰痛,下肢肌力较术前好转但未恢复正常;④差:术后症状未解除,未恢复工作。

卧位:术毕回病房至床前,采取3人搬运法。即头肩部固定1人、胸腰部固定1人、双下肢固定1人,3人均站在病人一侧同步将病人抬起,平稳缓慢地从平车将病人移至病床上平卧。6小时后,根据切口出血的情况可更换不同,如出血较多者术后需平卧24小时以压迫切口帮助止血,24小时后可取侧卧位,出血较少者可采取平卧、侧卧交替更换,既有利于伤口止血,又能促进伤口愈合。术后早期协助翻身时,协助者一手扶肩部、一手扶臀部,保持整个脊柱的平直,勿屈曲扭转[1],术后1周可借助床档自主翻身,仍要注意保持头颈胸在一条直线上,一般需卧床4周后方可下地。

引流管:术后一般需要在硬膜外防置负压引流管[2],我们采取一次性引流袋引流,48~72小时拔管,引流期间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同时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一般术后第1天引流量100~200ml,第2天引流量50~100ml,根据第3天引流量决定拔管时间。86例中有2例术后3小时发现仍无引流液流出,经检查为术部引流管打折所致,及时进行调整,保持了引流的通畅。

饮食:术后禁食水6小时,6小时后可进半流,如稀饭、面条、藕粉、油茶面、芝麻糊等,切忌饮用牛奶、豆浆24小时后可进普食。告知病人可多食香干、虾皮、紫菜、芝麻酱等含钙量高的食物,膳食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组合,尽量避免油腻、油炸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而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及绿叶蔬菜、水果等,对血糖高的病人要告知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并控制饮食量。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手术疗效巩固的重要措施,功能锻炼的时间及方法要视病人的年龄、机体状况、体型(肥胖程度)而定。

术后早期:可行呼吸锻炼及四肢主动运动。方法:可在床上仰卧位行扩胸,深呼吸,每次做5~10次,双下肢可自主活动。

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方法:膝关节伸直,关节不活动,背伸踝关节,静力收缩股四头肌,并逐渐增加收缩力度和次数。同时还可以做足趾及踝关节的背伸屈曲运动。

术后第3天指导病人进行交替直腿抬高训练,以减少神经根粘连,促进恢复,每日4次,每次10个起落。具体方法:平卧,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向上抬高,幅度以能耐受为止。

术后2周拆线后,可指导病人作改良式腰背肌锻炼(此方法多适用于50岁以下、体型适中、不肥胖的病人)。改良式飞燕法:患者俯卧,腹部垫枕头,抬头40°~45°,双上肢后伸,腹式深呼吸后休息,双下肢交替抬高10次后休息,双手抓床档,双下肢同时抬高30°~45°,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5分钟。我们体会改良式腰背肌锻炼与传统的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更能有效地防止下腰痛。

出院指导:出院前要告知病人回家后继续卧硬板床,注意腰部及下肢保暖、防寒,下地活动时要佩戴腰围,起床后可适当活动腰部,以增强腰肌的协调性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一定要教会病人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经常改变坐姿,不可长时间站立和坐,恢复期禁止提重物及体力劳动,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定期随访[3]。

结 果

结果:优51例、良25例、进步10例、差0例,优良率88.37%。

讨 论

“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由于将后部复合结构向上掀起、咬除残留肌间韧带,从而获得了较宽敞术野。不必过多地切除关节突,可直视硬膜囊施术,减压较为彻底。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术后护理的实施,对术后病人恢复至关重要,除良好的手术方法外,只有将科学的卧位、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合理的膳食指导、适宜的功能锻炼指导及详细的出院指导相结合,才能够收到最佳术后恢复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兰香.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指导护理.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47.

2 胡军,肖永良,张功林.脊柱手术后负压引流袋的应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2,7(1):40-41.

3 高淑兰,刘新.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康复护理浅识.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20):212.

上一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中药熏蒸加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