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到底

时间:2022-06-27 07:58:16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到底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的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多次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理念先行,思路引领出路

用思路凝聚人心,用理念引导行动。学院提出“行政围绕教学转,教学围绕就业转,就业围绕市场转”的办学理念,“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到底”就是把“以就业为导向”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学院提出“学精湛技术、拿资格证书、择理想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用技术等级来衡量教学成果,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检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处处体现“毕业生就业一个也不能少”的服务理念。学院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但要求百分之百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这些理念和思路为学院教学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色定位,教学瞄准就业

(一)满足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学院的特色是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书”人才。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院确立了“根据社会需求设专业、依照岗位标准设课程”的思路,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出台了就业率、就业质量与各专业招生规模严格挂钩的政策,对社会急需的专业进行优化与整合,对就业率低、社会需求少的专业缩减其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实现了学院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二)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程建设上,学院摆脱了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式,既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追求研究型的科学探索。而是要求专业理论课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放在实习实训课的职业能力培养上,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达到1∶1,推广“讲、演、练、评”的教学模式,重视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把学院内的技能大赛作为技能培养的途径,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很快就能顶岗操作,适应岗位需求,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自然能得以提高。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撑人才培养

“名师出高徒”,要想培养“双证书”人才,没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是不行的。为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要求专职教师每年必须有1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实习锻炼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时把企业的技师、工程师请进校园做客座教授,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收入分配上也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这样,学院就打开了一扇窗口,把企业文化、企业实用技术及未来就业的岗位带到了校园。

(四)共建“双实”基地,打造现代“工匠”

“双实”即实习和实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教师而没有“双实”基地是不行的。为此,学院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购买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建立了机电、汽车、餐旅等8个校内实训中心。同时,学院还围绕专业建设,与企业共建了183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打通了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需渠道。

三、以优质服务,推动优质就业

有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我们本着“让学生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理念进行就业指导,从投入、建设、调研、推行、指导、创新等6个方面,用全面优质的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投入

学院本着“有高的投入才能有高的回报”的思路,在就业工作方面进行了超标准的投入,不仅建立了一支百余人的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还建设了功能完备的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就业指导中心,每年还将学费的1%作为就业工作的专项经费。这样,人、财、物“三到位”的投入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建设

学院通过培训、论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建设了一支热爱就业工作、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同时,学院还建立了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每年对各院系的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同评优、评先及新专业的开设和就业经费挂钩,形成了就业工作“部门有指标、人人有任务,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氛围。

(三)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充分了解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学院每年都会以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状况进行专项调查,收集学生和企业的意见,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形成“就业白皮书”,从而引导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四)推行

为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大力推行“订单工程”,先后与青岛海尔集团、郑州宇通重工、上海华普汽车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使学生在学校不仅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还能获得企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增进了与企业的感情,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支出,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同时,学院还推行“一网打尽工程”,建立就业网站,实现了就业工作的信息化。

(五)指导

指导是6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指导可以转变学生的就业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企业和社会,调动学生就业的主动意识。为此,学院不仅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还开通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卫星专网,让学生能听到全国名师的讲座;不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还举办毕业生就业成果展;不仅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人才市场,还邀请企业家和往届优秀毕业生到校作报告;不仅开展“生涯人物访谈”,还开展职业意识训练;不仅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坊”,还建造创业孵化园;不仅重视群体性就业指导,更关注“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省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1个金奖、2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

(六)创新

1.在校园内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成立隶属于学院的职业介绍所

为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学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职业介绍所,建立了“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市场郑东新区分市场”,此举不仅方便了学院学生的就业,也为周边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创造了经济效益。

2.“双选会”与技能展示会联合举办

为让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学院借助每年举行技能竞赛的契机举办“双选会”,两会合一,让企业在竞赛中发现学生的能力,选定优秀人才,此举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3.实施“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

为确保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学院出台了“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实施方案。该工程主要内容是从在校生中选出部分贫困学生,每生给予3000元的培训补助,学院对这些学生单独编班、单独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训,把他们打造成高级技工,即“金蓝领”。由于这部分学生实用技能较高,相应地增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并提高了就业质量,从而起到了帮助贫困学生就业的作用,这对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4.成立就业联盟,打造“就业航母”

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开发就业市场,学院同河南机电学校、河南财经学校、洛阳旅游学校等9所中专学校一起组建了就业联盟,共同采集就业信息、开发调研市场、开展师资培训、实施教学研讨和网络宣传,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增加了实力,也节约了资金。

投入、建设是保障,调研、推行是基础,指导、创新是关键。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思路、准确的培养定位、个性化的办学特色、优质的就业服务,使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多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责编:路 童

上一篇:抓好“四个环节” 形成“四个优势”构建全方位... 下一篇:提升高校后勤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