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爱好

时间:2022-06-27 05:35:02

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爱好

【摘 要】个性彰显着文章的灵魂,学生是灵魂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断探索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慢慢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让个性的浪花跳跃江面。

【关键词】写作 个性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在写作中尊重学生、培养个性,让学生在作文中放飞心情,让学生想写,爱写,乐于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早已形成了一种单一的模式: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阅――泛读佳作。这样的模式让大多数学生丧失了自己的写作个性。教师在作文批阅中,会发现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学生习作少创新,少个性,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比如,老师布置亲情这一主题的写作,大部分孩子描写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亲背着发高烧的我上医院,我康复了而母亲却因此病倒了。那么如何让学生习得个性化的作文呢? 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写作环境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基本保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获得解放,教师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平等、和谐”的写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写作平台。要创造就需要自由,要有个性化的作文,就得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

为了创造一个这样的写作环境,教师首先应放下身段,教师应将自己当作是学生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融入学生之间,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尽量留出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这写作环境中,也应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关键

学生的写作应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只要那些表达了学生真实情感的的作文才会标新立异。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害怕习作,作文对其而言成了一种负担。如何使学生的作文不再人云亦云,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是很好的一种途径。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兴趣能很好地擦亮孩子们的心灵火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以下的方法可行性较大。

1.细致观察生活

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没有东西可写,根本原因还在于孩子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记得我们三年级有一次习作,要求是描写家乡的景物,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我先把这次习作当作周记布置给孩子们,可是成品是不尽人意的。可见这种抒情的写景文对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基于如此,我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我们杜桥的凤凰山。我们由远及近,仔细地有目地的有角度地观察这杜桥镇,在观察的同时,我让孩子们记录所有看到的和想到的。回学校后,趁热打铁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作文。最后,作文的质量相当可观。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引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师生共同作文

师生交流写作即教师同学生一起作文,在作文中双方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交流的范围可以很广,如日记、每周的周记、每单元的作文,每次考试的作文,等等无一不是交流的对象。例如每个单元的作文,我会在孩子们写作的时候自己也动笔写,在批阅完所有的作文后,再在学生面前读读自己的下水文,或者让孩子们相互传阅。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收获是颇大的,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习作是一种态度,教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写作态度。

3.多元评价

在写作教学中,我提倡一文多改,多元评价。一多指“多人”。“多人”是指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几个作文批改小组相互修改作文。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从别人的文章中汲取优点,同时也会降低了同样错误的发生率。二多指“多次”。同一篇作文反复进行批改,每次批改的要求的都有所不同。三多指“多时”。同一篇作文在写作后,完成后的第二天,完成后的一个星期这些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批改。在不同的时间段,认识也有所不同,这样的批改方式能让孩子发现作文存在的更多问题。在多次频繁地批改中,老师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写“溢美”之辞,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三、多姿多彩的作文形式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有效保障

新课标中提到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写出张显自己个性的文章,首先教师得少给“套路”,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此学生的写作兴趣才会大大提高。在作文前我们也可以找同一主题的不同类型的作文,以便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最后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章形式。选择自己擅长的,喜欢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培养个性化作文是写作教学极其重要的方面。当然,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有效途径还远不止以上这些,只要我们平时努力培养,积极鼓励,定会让我们学生的个性作文之花朵朵绽放。

【参考文献】

【1】孔立新.写作的变革与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4)

【2】刘德斌.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法导论

【3】王永强.编新语文教科书,促进语文课程改革

上一篇:识“趣”才精彩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